爱嘟嘟小说 > 冠冕唐皇 > 0984 选司公正,风骨强硬

0984 选司公正,风骨强硬


  持续多日的选月喧嚣,终于在时间进入腊月中旬时、随着铨选最终结果的公布落下了帷幕。

  这样的办事效率,总体来说还算是不错的。武周旧年时,选事泛滥,每年多达两三万选人奔赴神都听集,以至于铨选事务加倍,加上许多员外官的设置,最终结果的公布往往要拖到第二年的二三月,与接下来的科举无缝连接。

  前程攸关,每一分等待都让诸选人们倍感焦灼。因此当结果公布这一天,众多选人们也都第一时间奔赴选院,查看自己的选授结果。

  选授的榜单同样也叫长名榜,只是跟决定选人资格的长名榜相比,名额大大的缩水了。今年冬集参选的选人们一万七千多人,但最终敲定的选授名额却只有两千一百多个。

  接近十比一的淘汰比例看似并不算高,但要知道铨选的参与者并不是平民百姓,而是已经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官身的选人们。

  这些人已经通过了国家初步的典选考核,只是在等待一个做官资格。这么高的淘汰率,也的确是有些残忍。

  但这才是朝廷选士的常态,类似早年的靖国时期人人都有官做,又或几年前的科举三术科发榜即授,仅仅只是非常时期的特殊状态,并不会长久如此。

  如今大唐整体的国运势头虽然是昂扬向上、机会众多,但无论怎样的大势奔涌,总会有人错过一个又一个的机会,徒自嗟叹岁月流逝、时运不济。

  其实早在多日前,铨选各种考核流程大体上已经走完,选授的名额基本也已经确定。

  但终究还是有些人不肯死心,盼望着会有格外的开恩变数发生,第一时间便来到选院,一遍又一遍的仔细浏览长名榜单,但最终还是没有发现自己的名字,不乏人因此失声大哭。

  有失意者自然便会有得意者,一些入选的选人早早便在名单中找到自己的名字,若再看到所授官职正合自己心意,矜持者笑而不语,外向者恨不能踏歌蹈舞、宣泄自己的喜悦。

  这一届铨选两千一百多个职位,属于京司的有将近三百个,要比最初传言中所说不足一百个京司职位多了将近两倍。毕竟那些小道消息来源无从追查,难免会与实际的情况相差甚远。

  不过传言也并非全是虚假,在今届铨选的大格局上并没有出错,今年的确是州吏大举之年。扣除那将近三百个京司职位之外,剩下的一千八百多个俱是外州府县的职缺。

  没有通过铨选的选人们自是悲痛欲绝,而通过铨选得授的也都各怀有喜,原因就在于诸官职内外闲剧轻重的区别。

  随着朝廷大修内政和对外的开拓,加上各种规令与福利的补贴,内外官职虽然不再像早年那样差距悬殊。但哪怕是外官,也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时流中不乏好事者引佛家六道轮回的说法,将天下诸道州府加以划分优劣。开元三年之后,大唐诸道监察又恢复为永徽年间的十三道,并在此基础上独立划分出了以东西两京为中心的京畿道与都畿道,一共分为十五道。

  在这诸道当中,京畿道与都畿道便列于六道中的天神道,虽然任职于州县,但却位于政治中心,处境待遇上并不比京司差了多少,还能享受到地方官当衙主事的乐趣,少了朝廷诸司人事牵扯的掣肘,虽然名为州县官,但实际上较之京司卑员还要更有乐趣。

  虽然说后世官场有“恶贯满盈,附郭京城”的说法,但如今的大唐还没有达到后世官僚化成熟的状态,且原本嚣张跋扈的勋门世族也在多年来的打击下萎靡下来。

  京畿赤望诸县作为最先感应到朝廷政令变化的近畿区域,也是最能出政绩的地方。大凡官员只要不是完全的庸碌无能,安心于事,秩满之后便不愁政绩前程。

  天神道下一个等级便是人间道,得列于此的地方就多了起来,诸如河东道、河南河北道以及江南东西道等。

  这些地区已经少不了任事地方的辛苦烦恼,但仍然没有让人断了修行的希望,只要勤奋努力,同样也不乏列绩功簿的机会。

  再下一个等级便是修罗道,环境与条件较之人间道要更艰苦一些,诸如陇右道、河西道,以及几大都护府所在的地区。

  这些地方因为地近边疆,自然比不上中原地区那么安逸,但随着大唐国力的增长以及在军事上的开拓,官员人身安全有所保障,且若遇到机会,还有可能奋求一下军功,最适合那些功心炽热、渴望进步的官员。

  这三上道论定之后,剩下诸道便不怎么能让人提得起兴致了。特别是列名于地狱道的岭南道,本身便路途遥远,地方上又瘴热泛滥,本来便是流放犯官罪人的地方,若真被选授那里,可真是让人叫苦不迭。

  这样的划分,虽然只是坊间的戏言邪说,但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如今大唐各个地区的政治现状,并不是完全的无的放矢。

  今次铨选中,便有属于岭南道诸州的两百多个职缺。那些得授的选人发现这一情况后,都不免如丧考妣,神情甚至比那些落选者还要更悲伤。

  虽然说吏部选授之后,诸选人还要前往吏部过官注历、领取告身,超过限期便等于自动放弃任官的资格。

  可真要逃避选授的话,惩罚也是颇为严重的,起码要禁锢十年不得参铨,而且这一弃官的污点也会永远记录在履历中,遇到需要权衡挑选的职缺,便会成为优先淘汰的对象,基本上就宣告了政治生涯的完结。

  所以选人们一旦得授,等闲是不敢随便弃官,除非是遇到父母大丧、需要丁忧的特殊时期。但这样的情况实在太稀少,想要人为制造巧合,那代价绝对比硬着头皮赴任要大得多,起码也得是遗祸数代起步。

  每年铨选结束,此类有人欢喜有人忧的情景都会上演一遍,也不乏得授恶官的失意者们凑在一起,希望能够挑出一些选事中不合理不公正的地方加以抨击,希望搞大舆论、否定结果。

  类似的用心不能说是险恶,也只是人性中偏于负面的一种想法,并以另一种形式对选事流程进行监督。

  今年同样如此,一些得授恶官者在选院盘桓不去,并逐渐的聚集在一起,用各自携带的纸笔将选授长名榜记录下来,特别是对一些好官与特殊的选人们授官情况抄录下来,然后便凑在角落中加以分析。

  一些孤立的事件自然难以分析,可是类似的事件集中在一起进行比较梳理,自然能够发现潜伏在事物表象之下的一些规律。

  选人们首先分析的便是那将近三百个京司官职,然后便陆续发现了一些现象。

  首先发现的便是这些得授选人们的功名出身,其中一部分是靖国功臣,另一部分则是开元以来科举诸科以及各科制举得中出身者。至于荫受、太庙斋郎、挽郎等诸类杂项出身,比例则占得极低,只有寥寥数人。

  大唐士人获取出身的途径并不只有科举,还有一些比较重要的方式,比如品子荫授。五品以上便能荫一子,这便造成了许多的冠缨世家,父子相继乃至于数代官爵延传。

  这些官二代们起家未必极高,但父辈祖辈早在官场上积累了不菲的资源。那真是恨不能将祖宗八代骨灰都挖出来撒身上壮胆助势,与时流竞争当时,哪怕选司制度严明,也会有各种各样的隐性优势发挥作用。

  可是一番盘查下来,留用京司的几乎没有荫受官身者,仅仅只有几名太庙斋郎,年龄也都在三十五岁之上,是经历了超过十年的守选期才得以参铨,所授给的也并非台省官缺,而是诸寺监的下品伎术官。

  “怎么会这样?”

  虽然说大量荫受出身者占据好官职位让人不满,可现在荫授者几乎没有留事京司者,也不免让人感觉意外,甚至是有些诡异。

  “莫非是嫌京司过于醒目扎眼,索性谋求外州好官?”

  不乏阴谋论者如此猜测,并提议直接检索那些高官子弟们究竟得授何官。

  选事喧嚣数月,一些家世背景比较特殊的选人也早被摸查清楚,也是时流重点关注的对象,自然被从长名榜上抄录下来。

  这会儿众人再一一检索,并不迷茫,可是很快结果又让他们有些傻眼。

  讲到家世优异的选人,自然无过于当朝宰相姚元崇之子姚彝。选人们要摸查高官子弟任仕情况,自然也从最显眼的下手,姚彝的选授记录第一时间便被翻找出来。

  “伏龙县尉……伏龙?唐家几时有此县名?”

  有人看到姚彝所授任的官职名称,顿时一脸的迷茫,开始搜肠刮肚的思索这一个颇为陌生的伏龙县究竟在何方位。

  旁边有人已经提醒道:“榜上不是写了,顺州伏龙县……顺州,那是圣人收复青海后于海东所设新州,伏龙县在彼方位,看来是青海偏僻之境啊!”

  “姚相公当朝执政,班秩首领,嫡子入事,竟然不能列入人间,虽是避嫌,但也未免有些刻薄了……”

  了解到伏龙县的方位后,便有人忍不住开口叹息道。新设的州县,而且还是在刚刚收复、结束战事的青海,可想而知彼乡必然是事务繁芜、民风刁悍。

  虽然说高官子弟占据好官位置让人愤懑,但这也属于时流价值观的一部分。姚元崇那么高的势位,结果儿子却被一脚踢到了青海那个新收未治的凶险所在,不免让人怀疑这个姚彝究竟是不是姚相公亲生的。

  除了姚彝之外,其他一些高官子弟各所任职也都被搜索出来,结果同样透露出一股怪异。虽然说这些人大部分都没有流落到姚彝那么凄惨,但所授官也绝对谈不上是什么美职,或是人间道诸州参军县丞,不要说留在京司,留在关中的都甚少。

  “如此选授,选司这位苏尚书,可真是奉公绝情、风骨强硬啊!”

  摸查一番后,有人便忍不住感慨道。在朝高官虽然多数都是壮仕之年,自身仍有进步的空间,但对子弟的培养同样也颇为重视,谋划铺路都是人之常情。

  官场上一步落后便有可能步步落后,哪怕是高官子弟也没有太多时间能够将几年光景豪掷在难出政绩的位置上。

  苏味道执掌吏部选司,当然也称得上位高权重,等闲时流不敢触犯。可若视这么多人家子弟家世如无物,也算是犯了众怒,怕要遭受一番反噬啊!

  “我们这些初仕末流,也无须为立朝大员多作担心。终究还是要有圣主明君,包容忠直、见重忠直,所以才有忠直涌现、立朝兴治!”

  有人又赞叹说道,言语中已经少了许多的幽怨与戾气。

  诸多高官子弟都无缘美职,虽然无改这些身受恶官者的处境,但起码是明白了这样一个铨选结果并不是因为选司之外的场外因素操纵而让他们倒霉。

  这世道本就没有绝对的公平,官有好恶之分,只要是在规则之内的授给,便也不必因此怨天尤人。一时的失意在所难免,但见到明君直臣的朝廷气象,但能忠谨于事,总有出头之天!

  选人们感慨苏味道风骨强硬,又不免为之担心,但他们却并不知道这件事与苏味道的关系还真的不大。

  官场上到了一定的势位,所谓的秘密便不成秘密。虽然贺八的职务授给只是圣人对吏部的授意,但所传达的意味却在极短时间内传遍了朝廷。

  选司收尾的工作本来就卡在了一众高官子弟的选授上,当这件事发生时,许多参铨的高官子弟职位还悬而未决。

  所以便不免有许多人亡羊补牢,发动各自的人事关系,希望能将自家子弟量低授给。哪怕一些官员子弟本就才器不俗、堪任美官,但在这样的情况下,也不敢夸奇标异的为子弟向高处奋求。

  选司虽有规章,但制度总是由人来执行,再严密的规矩也防不住人情的渗透。在一番紧急操作下,呈现于大众面前的便是这样一个铨选结果。

  如果这只是一时之特异还倒罢了,随着铨选长名榜公布,吏部侍郎张嘉贞旋即便上书朝廷,奏陈选司结果之余,并就今次铨选结果作为一个标准,提出了一些日后台省高官子弟参铨量授的一些举措,大有将此特事定为常典的味道。

  眼下失意选人们还在选院摸查选事不公道的地方,而内朝中也因为张嘉贞的上书议论争执不休,一条一条通过着针对荫官的各种规令限制。诸如父子不得内外掌印、兄弟不得并事台省等等。

  吏部三名长官同参此会,侍郎张嘉贞作为倡议者,自然是会议争辩中的一个主角。

  尚书苏味道则怡然于事外,虽然端坐在堂,心却飘回了家里,正盘算着好不容易赶在年前做完了铨选大事,回家后要问一问夫人前言准他招细人侍女消遣娱乐还算不算数。

  至于另一个侍郎李敬一则是脸色灰暗,垂首席中不发一言。虽然并不抬头张望,但李敬一却能感受到在堂不乏官员正以幽怨的目光注视着他。

  这一次众多高官子弟一起沉没,李敬一多少是难辞其咎的。正是因为他私心作祟,就许多选员问题与苏味道争执不休,所以才迟迟没有形成定议。

  原本诸官员们也乐见选司争执,自家参铨子弟多少会从中得利。可是随着圣意表态,他们顿时不淡定起来。若大量官员子弟都已经选定,还可以用已成定论模糊过去,可现在诸事未定,他们自然就免不了要作表态回应了。

  总之,一切都怪这个私心作祟的李敬一,幻想着自家一门三相的荣耀,却连累老子们迫不得已要作骨肉分离!

  眼下李敬一已经是众怨汇聚,而等到今日会议结束、诸事形成定则,那怨恨必将更加的成倍涌来。日后凡有高官子弟参铨,不骂两句李敬一那就是对自己的前途都不上心。


  (https://www.addxs.com/add/12632/675667729.html)


1秒记住爱嘟嘟小说:www.add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add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