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初之平,义兵征,神武奋,金鼓鸣,迈武德,扬洪名;
汉室微,社稷倾,皇道失,桓与灵,阉宦炽,群雄争;
边韩起,乱金城,中国扰,无纪经,赫武皇,起旗旌,
………………………………
一波三折的出征仪式后,数十万曹军拔营起寨、陆续的向南进发了,为了进一步鼓舞士气,在隆隆战鼓、绵绵号角的伴奏下,将士们扯开了喉咙,高唱起了军歌-《初之平》!
曹操文能治国、武能安邦,诗赋上也有很高造诣,写下不少名篇不说,还招募了大量饱学之士,其中有一个人叫缪袭,字熙伯,东海兰陵人,年纪轻轻、才学极高,尤其善于诗赋!
曹操进封魏公之后,缪袭绞尽脑汁,写了一部《魏鼓吹曲》,用来歌颂曹操的赫赫战功,其中有《初之平》、《战荥阳》、《获吕布》、《克官渡》、《屠柳城》……皆是言辞优美,慷慨激昂之佳作!
曹操闻之大喜,先是重赏了缪袭千金,加封‘散骑常侍’,成为了相府的笔杆子之一,又把《魏鼓吹曲》传入军中,让大小将士日夜学唱,成为了曹军的战歌!
“呜!……呜!呜!”
“吼!……吼!吼!”
几十万曹军大举南下,为了加快行军速度,分成了数十支队伍,只见漫山遍野、旌旗飘扬,人喊马嘶、刀枪闪烁……出师之盛,莫过于此!
曹军看着气势汹汹的,其实也有很多困难,南方河道密集、土质松软,七月又是阴雨季节,从早到晚不停的下,道路非常的泥泞,必须不断的铺路、架桥、填沟……大军才能过得去!
加之野外宿营、淫雨霏霏,帐篷、被褥、甲胄、兵刃……尽被雨水浸湿了,将士们难以休息、苦不堪言,不少人都生病了呢,而最困难的还不是下雨,而是吃饭!
曹军有四十余万将士,超过百万的民夫,以及随军的战马、骡子、健牛、毛驴……每天消耗的粮草不计其数!
为了打赢南征之战,曹军也筹措了不少粮草,却大都囤积在许昌、洛阳、邺城附近,要想送到将士们手中,中间还有一个运输问题,而运输途中产生的损耗,更要几倍的增加呢!
沙场宿将们都明白,小战比拼勇气、中战较量谋略、大战消耗后勤,纵然有百万之众,一旦后勤粮草断绝了,也会顷刻土崩瓦解的,官渡之战袁军的惨败,就是最好的例子了!
以往曹军南征北战,后方有荀彧、荀攸安抚百姓、调拨钱粮,源源不断供应大军,曹操、萧逸没有后顾之忧,可以集中精神指挥作战,可是‘二荀’先后自尽,曹营再没这种顶尖内政人才,大后方也出现了混乱!
有的郡、县征不到粮草,有的郡县缺少民夫,而且后勤调度混乱,不时出现运量不足、运送错误的事情,军粮无法及时补给,将士们难免饿肚子了!
“当兵吃粮、天经地义,连顿饱饭都吃不上,这仗还怎么打呀?”
“自古皇帝不差饿兵,粮草接济不上来,老子们绝不往南走了!”
“再有两个月就秋收了,壮丁们都出来打仗了,家里的庄稼谁来伺候,冬天又吃什么?”
………………………………
淫雨霏霏、道路难行,又经常吃不到饱饭,军营里是怨气冲天,曹军将士久经沙场,还能勉强的坚持着,强征来的民夫就不行了,不断的有人开小差,有时一夜逃走几百人呢!
连敌人的影子都没看到,就出现了大批逃兵,曹军四处征战十余年,还没出过这种事情呢,不少将领心中蒙上了一层阴影,而后速报中军、询问对策!
“文若、公达双双逝去,如断老夫一条臂膀呀,再想后顾无忧、粮草五缺,恐怕是很难了!”
粮草不继、军心不稳,意识到问题严重的曹操,开始认真思考对策了,最后本着‘能者多劳的原则’,把后勤供应的重任,交给了能力最强的将领--萧逸!
令其坐镇后军,总督物资、粮草运输之事,务必保证大军日常消耗,以免的动摇人心,贻误了南征大计!
又令豫、兖、徐、司几州地方官员,服从大司马-萧逸的命令,全力抽调民夫、骡马、车辆,保证前线的粮草运输!
“末将遵命!”
接到曹操的钧令之后,萧逸一点也没犹豫,立刻前往后军,接管了粮草补给之事,此事的确不好办,可总得有人办不是吗?
虽然自己与曹操之间,存在着不少的矛盾,也早晚会发生决裂,可是在一个大问题上,两人的目标完全一致--荡平诸侯、统一天下,还百姓们一个太平盛世!
自从黄巾之乱以来,天下分崩、诸侯并起,征战不断,黎民涂炭,汉家的人口总数量从六千多万,一路下降到了不足一千五百万,可谓是元气大伤了,凡是有识之士,莫不痛彻肝肠!
这次的南征之战,如果曹军获胜的话,统一天下的事业、十分也就完成八九分了,之后战乱基本结束,百姓们得以休养生息,民族元气也能尽快恢复,就不怕异族挑衅了!
因此上,尽管受了不少压制、为难、委屈,为了天下苍生着想,萧逸还是竭尽全力,想帮助曹操打赢这一战,至于平定天下之后,谁为天下共主,就看各人的造化吧!
要想打赢南征之战,必须解决后勤补给问题,萧逸接受任命之后,除了日夜操劳、统筹后方,不断的运送粮草,还做出两个大决定:
一是命令玄甲铁骑,不要急行随军南下,而是在颖水下游一带,选择水草丰美处安营,日常需要的粮草补给,向周围的郡、县商人购买,不要骚扰平民百姓!
玄甲军三万将士,一人配备三匹战马,共计有九万匹战马,而每匹战马的日常消耗,可是普通步兵的五倍呢,绝对是消耗粮草的第一大户,虽说自身能携带一部分,却也离不开后勤供应!
这支人马放在最后面,选择水草丰美之处安置,就能缩短补给线、尽量的节约粮草了,而且玄甲军机动灵活,一日夜可以狂奔三百里,出其不意打击敌薄弱环节,进而扭转整个战局,算是一记杀手锏!
另外吗,自己的嫡系人马居后,避免成为别人的挡箭牌,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伤亡,以及可能出现的‘大火’,尽量保存萧氏的实力,称的上一举三得了!
二是在陈留、颍川、汝南几郡,大量的征调商船、渔船、汕板,让水军将士负责操持,沿着水路运输粮草,供应前方几十万大军,船只数量不够的话,就砍伐树木制作木筏子!
相对牛马拉车、肩挑人扛的陆运,水运不但节省力气、速度更快,运载量也更大呢,当然了,陆地上也没有闲着,都是开足了马力,日夜向前线运送粮草、军械!
有人不禁疑问了,曹营组建水军两年有余,也花费了不少财力、物力,为何不用自己的船只,反而征调民间小船呢,还有从公孙氏手中缴获的,多达上千艘、可容数万人的海船队伍,为何不随军南下呢?
答案很简单--有心而无力呀,两汉时期的中国版图上,黄河、长江两大水系之间,没有天然的河道相连接,也没有沟通南北的人工运河,那位宁愿耗尽举国之力,也要打通南北水运的暴君,要四百多年后才出生呢!
曹营水军驻扎玄武池,利用的漳河水系,只能在邺城附近转悠一下,就连许昌城都到不了,更别提使用船只、帮忙大军运输粮草了,就连水军将士们南下,也是一路坐车、步行过来的呢!
辽东水军距离更远,南调更加不可能了,而是那些巨型海船-体积大、吃水深,在大海中披荆斩浪、横行无忌,可是到了内地河道中,可就扑腾不开了,很容易搁浅岸边,否则也不会被曹军擒获了!
当然了,这样一支海上蛟龙,如果放弃不用的话,实在太过可惜了,萧逸对此另有安排,一定会在关键时刻,给某些人一个惊喜的!
南方河道纵横、温热潮湿,不利于北方军队作战,不过吗,有一弊,必有一利,因为河道众多、彼此连接,又是北高南低的地形,向南方行船还是很方便的!
萧逸传下命令,在汝南郡内-唐水的上游,修建了一座大型码头,曹军一半的粮草、军械,都先汇聚到此处,而后用船只水运南下,经唐水、白水、汉水……可以直入长江,源源不断供应几十万曹军!
有了充足的粮草供应,原本极度动摇的军心,又逐渐的安稳下来了,将士们也恢复了战斗力,高举着刀枪剑戟,杀奔荆州九郡!
(https://www.addxs.com/add/13908/415414070.html)
1秒记住爱嘟嘟小说:www.add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add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