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1 忙碌跟期待
网络上的激情来的快,去的也快……
一周的功夫,议论声开始渐渐停歇,很快关于华夏芯的讨论开始向专业论坛集中,只是讨论得也不见有多热烈。因为对于绝大多数从业人员来说,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
当尘埃终于落下,一堆可能影响互联网底层安全的漏洞,带来的威力终于开始显现,一帮苦逼的程序员在行业冥灯宁教授的指引下,开启了九月末大众化的加班生活。
国庆在即,但对于大多数程序员来说,似乎是没什么放假的指望了。套用曾经某位大统领的话说便是,这大概就是人生吧……
宁为并没有什么歉意,因为他感觉自己也忙到了爆炸。
在今年的第三季度,事情一下子便多了起来。
首先是湍流算法终于到了可以参选国家级科技奖项的时候。
可惜了,这个时候宁为对于奖金已经没了什么执念,而且湍流算法能不能评个奖已经无所谓了。
很尴尬的是,国家科技奖励办的负责人专门给宁为打了个电话,咨询宁为的意思,要不要参与今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评选……
真要说起来不管是湍流算法,还是三月智能平台,这两项发明都已经让宁为有资格拿到这个奖项,更别提去年他还丢出了王炸——三维硅通管芯片架构。
这些东西合并在一起,拿奖绰绰有余了。
但对于评审团来说,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也是很纠结的。
宁为实在是太年轻了。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基本上可以说是一个类似于沃尔夫奖的终生成就奖。过往最高科学技术奖最年轻的也近七十,拿到这个奖项基本上就是一种对于科学家多年来为华夏所作贡献的肯定。
比如袁老爷子拿奖时70岁,比如参与了华夏各种飞机设计的顾老,获奖时已经接近九十岁高龄……
这些老一辈科学家里突然钻进去了一个24、5岁的年轻人,多少有些违和。头疼的是,之前最高科技奖励的申报条件中,并没有给出年龄限制,而且还专门规定了要依然活跃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从事科学研究或者技术开发工作。
当然这些老一辈科学家是不介意让宁为拿这个奖的。
有资格推荐今年国家科技奖的机构和专家总计130多个,其中宁为的名字出现了了30多次,换句话说,其中很多都是曾经拿过了最高奖依然健在的老一辈科学家直接推荐的……
这就让评审团很为难了,最后候选人如果有宁为,得票数过半没什么问题,但如果现在就拿了最高奖,以后怎么办?毕竟正常人生理巅峰期来说,宁为还远未到智力跟思想真正成熟的时候,未来的路太长了。
两难之下,科技奖励办负责人徐主任,干脆一个电话打给了宁为。
寒暄的话可能有些含糊,但意思翻译过来其实就一句话:“宁教授,今年你想不想要这个奖?要的话,今年你肯定能评上这个奖,或者干脆30岁以后再评这个奖,反正肯定能拿到的。”
这边很难决定,便干脆交给当事人决定。这种事的确还没出现过,但没办法,成绩太突出,不给不能服众的样子,给了以后也不知道怎么再奖励的样子。
宁为在扫了一眼最高科技奖得主之后,果断的拒绝了。
的确还是有些不好意思。
毕竟曾经拿到这些奖项的大佬们,都在各自的研究领域耕耘了数十年,他突然冲上去的确显得扎眼了些。
主要还是他现在不缺钱了,八百万的奖励也没那么看重了。而且名誉这种东西,说实话,宁为也不太看重了。
如果一定要说宁为在名誉这块有什么追求的话,他还是比较希望未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奖项,能够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科技奖项,超越诺贝尔、菲尔兹、沃尔夫奖那种。
不过宁为还是有收获的,虽然推出了最高奖的评选,但对面的徐主任也暗示了,今年宁为在国家科学技术奖项方面收获还是很多,比如湍流算法肯定能拿到国家科学进步奖、三维硅通管技术必然能拿到国家科技发明奖,同时还有他在STOC大会上的论文,以及在推动强人工智能方面的成就,足以拿到国家自然科学奖。
这通电话大概是告诉了宁为,秋天已经到了收获的季节。
除此之外,其实还有一件大事,宁为的名字已经出现在今年院士增补候选人名单之中,并且已经公示了出来。
虽然两院都有院士推荐了宁为,但最终宁为还是只出现在了自然科学院的名单上。
这大概也是大佬们的意思,按照官方资料显示,宁为毕竟还没过25岁生日,这个时候来个双院士,的确不太合适。
另外还有杰青的成果也已经通过了验收,在评院士之前,宁为现在头衔上也多了个华夏杰出青年的头衔。百度百科第一时间将这个称号给加了上去。
当然这些对宁为来说都不是最麻烦的,他无非只需要坐个车出去一趟,做一些感言就好了。
关键是已经接近十月,他得开始选择自己的学生了。不是宁班的学生,而是他的第一批直博生。
对于宁为来说这事很重要。学生选好了,导师培养起来很轻松,对于学生来说也能在这段时间里过得很愉快;学生选不好,那可能就是持续好几年的互相伤害。
这就好像他读田言真的直博生,老田基本上都不需要怎么管他,随便放放羊,该有的都有,还能评院士了,这就属于选对了学生;但如果碰到那种怎么选题都学不会的学生就很麻烦了,让不让孩子毕业都是件头疼的事情……
尤其是这还是他带的第一批学生,意义更不一样,可以说所有人都寄予了厚望,他本人也希望三、五年后能有一批得力且信得过的助手。
所以宁为不得不将精力分散了一部分出来,保持跟学生们的沟通,之前这件事都是交给三月做的。三月也的确任劳任怨的给这些学员都打了分,但是三月的建模太过理性化,纯粹是通过过往成绩以及交互的邮件中,这些学生对宁为之前论文的理解做最理性的建模评判。
换句话说,三月打分只有对这些学生学习、记忆、理解能力的评判,而人跟人之间的相处除了这些之外,还有性格是否合适,虽然这些可以等到十月面试时来做决定,但通过日常邮件交流可以让宁为对这些学生有个更全面的了解。
是的,针对宁为手下直博生的面试已经定在了国庆之后9号跟10号这两天,主要是名额太抢手了,基本上不可能有名额给考研生,如同雪花般飘来的推荐信,早早的就已经将翻倍后的名额都占满,能享受到推荐信待遇的,都是各个学校顶尖的学生,自然早早就已经确定能拿到免推资格……
除了下个月要挑选学生之外,还有许多顶尖高校发出的邀请函,希望宁为能在这段时间到学校去一趟,做个讲座什么的。其实说白了,就是想让宁为到学校去,先跟自家推荐的学生混个脸熟,这样面试的时候能多几分把握。
其他学校到好说,干脆拒绝就行了,但是江大那边先是孔院长打来电话,感情真挚的邀请宁为回数院看看,借着邓校长也亲自打来电话,也希望宁为能在这个金秋时节惦记一下母校,盛情难却啊!
除此之外,宁班还开课了,第一次做辅导员周师兄,每天还坚持做工作汇报,理也不好,不理也不好。
华为那边正在筹建的宁思实验室还经常需要跟他就一些技术性问题做协调,他还想尽快把指令集设计好,为宁思之后的芯片设计工作,搭建好梯子。
除此之外,宁思可能还要派一批人来打着协助研究的旗子过来学习……
谷</span> 所有时间一桩桩的加起来,宁为感觉是真想要自爆了。
每天一睁开眼睛,就是各种事情需要忙碌。之前经常一星期都看的瞅一眼的邮箱,现在每天都要瞅两眼,看看那些学生们回复的邮件,乃至于接受一些彩虹屁;然后开始跟三月一起构建整个指令集体系,时不时的让三月进行数字模拟,能否更高效的运行……
这期间往往电话不断,每个电话都好像很重要,因为讨论的还都是大事件,又或者一些比较重要的会议邀请,他得想好措辞如何婉拒,至于之前说好的要对物理进行系统学习的计划已经被动得抛到九霄云外了。
即便忙到这种程度,宁为还是决定要回江大一趟。毕竟那里是他曾经的母校……
不过工作日实在抽不出时间,所以定在了国庆假期期间过去一趟。
反正只是应邀去做一次演讲,学生去不去听,完全是遵循自愿原则,顺带着跟孔院长向他推荐的那名数学学生见一面……
当然更重要的是假期期间,他还能光明正大的带着江同学去江城转一圈,能带着江同学在自己曾经学习跟生活过的看上一眼,想想还是挺带感的。
除此之外,宁为还做了一个决定,把余兴伟从宁班繁琐的教学事务中解脱出来,让他来实验室这边呆着,除了做自己的助手之外,还能帮他带那些直博生。
研一一些基础课程的教学余兴伟完全可以胜任。
唯一让宁为犹豫的是,他还不知道余兴伟自己是怎么想的。为啥想主打做研究还是做教学,虽然说可以两边都选,但两人相处的久了,宁为也清楚余兴伟的能力虽然能算优秀,但如果真的分散精力,想在两边都出成果还是比较困难的,这就需要有侧重点。
这一块宁为就不好帮余兴伟做决定了,现在余兴伟暂时属于燕北大学的讲师序列,按照学校的规定,像余兴伟这样的主教学系列职位采用的是岗位绩效工资制,基本薪酬福利由学校承担;研究技术系列职位的用人成本主要由院系或课题组承担。
所以现在余兴伟在薪资这一块应该还是能满足的。
能从学校拿到基本薪资,宁为把其纳入到自己研究课题组内,每个月还能拿到大概三万左右的研究补贴以及宁班老师津贴,林林总总加起来一年也能有五、六十万的收入,基本上不比燕北大学许多教授差了。
不过那是跟教学岗相比较,以余兴伟目前的资历跟水平如果去一些科技企业的话,应该还能赚得更多。所以宁为决定在九月最后一天,专门学校一趟,跟余兴伟做一次深谈,顺便跟江同学商量国庆的安排。
九月过得还是有些太紧张了,宁为觉得自己也可以缓解一下心情了。
……
九月三十一日,燕北国际数学研究中心。
今天是个大晴天,宁为一大早便从实验室赶回了学校。
其实本想昨晚就回学校,但工作得太晚,关于一个处理器内部结构导致的寻址问题,始终找不到太好的解决思路,一不小心就跟三月探讨到了凌晨,到最后连澡都不想洗了,爬到床上直接睡觉,更别提专门跑一趟了。
所以拖到了今天。
赶回学校,宁为先到宁班上课的教室外瞟了几眼。
因为是小班,宁班的专业课基本都是直接安排在研究中心的教室里上,就在宁为办公室的楼上。
感觉还是很不错的,孩子们大都听得很认真,当然也有些例外,比如宁为看到好几个人埋头刷题的,然后用小本本把这些名字都记了下来……
只是以前高中班主任最喜欢干的事情,现在宁为学了过来,感觉还很挺带感的。
然后宁为便把余兴伟请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余哥,最近忙宁班的事情辛苦了吧?”
“其实宁班这边到不太忙,最近我在做一些关于模糊逻辑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你要是不回来,我都想去研究中心找你帮我看看这些东西了。”
“嗯?”
……
听了这话,宁为开始了自我检讨。
基本上他一忙起来就忽略了身边这些人,连余兴伟已经开始自主选题了都不知道。
模糊逻辑他当然知道的,同样属于人工智能研究的一个方向,很多人认为模糊逻辑是布尔逻辑的扩展,但宁为并不这也认为,包括三月其实也用到了模糊逻辑方面的一些构思。
但这项研究的难点其实很多,比如模糊规则的确定,如果没有一个相对高效的设置,CNN和RNN中使用的线性和非线性过程在很多情况下都能直接替代它。
宁为在STOC大会中那篇曾经209页论文就有一部分是论述这个环节的,不过并没有深入。严格来说,这个方向深入性的研究,对于特定向的智能应用研究还是有着极大的帮助,比如智能搜索、自动驾驶的自动刹车系统、通过自组织模糊控制器处理各项规则集,甚至人工智能精准营销等等。
毕竟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其实自己都不太清楚究竟需要什么……
当然这其实也不算意外。
大概是跟在宁为身边久了,加上宁为的光环也的确是太过耀眼,很多人不自觉的就会忽略宁为身边这些人的优秀。
不管怎么样,余兴伟当年也是代表华夏国家队出国参加国际建模大赛的牛人,并凭此直接被保送打华科大读了本科,接下来又能直接保送本校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还能通过院士大佬的考核,成为华夏排名前十高校的博士生,要是没能力这一路怎么可能走得这么顺畅?
即便现在许多人都认为余兴伟跟在宁为身边,混了许多顶刊二作纯属运气,但宁为觉得其实也真不能说余兴伟只靠着运气,起码老余读博这段时间把一些理论性的东西都梳理了一遍,这也是宁为之前倾向于让余兴伟在宁班代课的原因。
让余兴伟来上课,可能效果比他亲自去上课要更好。因为一些基础性的知识点宁为实在不太get到难点……
这其实就跟许多研究方面总能出成果,但是教学成绩却不尽如人意的教授情况差不了多,自己觉得很简单的东西,总觉得讲一遍学生肯定已经懂了,便不会再三强调,甚至很多时候因为觉得一些步骤太过简单,简直一目了然,便直接一句由此可得就直接一笔带过。
对于学生来说摊上这样的导师其实也很痛苦,不懂吧,肯定还是想问的,但是这种轻易可得的问题问得多了,心理稍微脆弱一点的学生,很可能就会对导师看向他的眼神产生一些微妙反应,从而陷入对自我智商的否定之中。
真的,很多时候并不是导师故意为难学生,只是那种下意识流露出的关爱眼神是根本藏不住的,尤其还是那种关爱智障的眼神,有时候没注意,下意识的带出一句“这么简单还不懂吗?”那就更打击人了。
这也是宁班大一、大二阶段压根就没给宁为安排课程的原因,宁班都是好苗子,别被打击到完全没有信心了,不好……
(https://www.addxs.com/add/14700/692054362.html)
1秒记住爱嘟嘟小说:www.add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add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