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嘟嘟小说 > 我在明末有套房 > 第一四九章一个智慧且相当胡扯的故事(一更)

第一四九章一个智慧且相当胡扯的故事(一更)


  第一四九章一个智慧且相当胡扯的故事

#送888现金红包#  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热门神作,抽888现金红包!

  孙承宗在担任辽东督师期间,利用建奴擅长野而短攻坚的特点,的城堡、兵台的保障,他将明军防区一步一步地扩展开来。

  但是,无论建筑城台或兵台,这都需要钱,天启朝的军费增加,也成了孙承宗的第一原罪,有人甚至称孙承宗为大明灭亡第一罪人。

  孙承宗扩军是确实有其事,从五六万人马扩充到十四万人,他也清楚辽东成了大明一个巨大的沉重包袱,所以他也在努力自救。

  孙承宗向朝廷上书:“从其他军镇调来的兵利于速战,本镇的兵利于久守。现在山海关内外聚集了秦、晋、川、梁、燕、赵各地的官兵,耗费巨大,日久必坐困天下。现在欲进则不足,久守则必变,所以士兵必须在本地辽民中征用,故随辽人之便,安插于两卫三所二十七堡间,以土屯土。”

  这就是所谓的“以辽人守辽土养辽人。”

  与袁崇焕的这个嘴炮不同,孙承宗是实干派。

  “其官兵屯田五千余顷,官屯银一十五万有奇,塩钱利银三万四千有奇,采青省饷部银十八万。”(见《崇祯长编》卷十三。

  他的辽人守辽士养辽人之策,事实上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五千倾地,不是公倾,而是倾,既一倾为一百亩,既五十万亩。

  辽东的土地算不上贫瘠吧,哪怕一年只收一季,按照亩产一石计算,岁收就是五十万石,事实上,

  孙承宗背上军费开支巨大的锅,也不太合适,按照明朝食货志记载,

  辽东:主兵,屯粮二十七万九千馀石,荒田粮四百馀两,民运银十五万九千馀两,两淮、山东盐引银三万九千馀两,京运年例银三十万七千馀两;客兵,京运年例银十万二千馀两。

  哪怕把粮食计算到每石二两银子,辽东兵的军饷开支仍不足百万两银子,远远不及袁崇焕出关的时候携带了四百八十万两。

  正所谓汉奸公然建庙,忠贤满身脏水,此时的大明第一“罪人”,仍旧不遗余力的担当着大明的糊裱匠,极力试图挽救大名这艘快沉的破船。

  在袁崇焕在山东黄县兵败,身受重创的时候,崇祯皇帝给袁崇焕派出了三十多名太医,又携带了二十多辆贵重药材,前往登州为袁崇焕治伤。

  而且,一字未提要处理袁崇焕的事情。

  同时,他又提前想起了孙承宗孙阁老,蒙诏原官起用,夕闻命,朝就道,不过他还没有进京,就在丰台被袁可立堵住了,并且献上筹建讲武堂,以生员充任军官的思路。

  大明重文轻武,像汉唐时代,出则为将,入则为相的文武全才,放眼整个大明朝,也是屈指可数。

  如果可以平衡文武之争,解决军队战斗力的问题,这绝对是一场大善举。

  孙承宗很快就在酒肆之内,写下了《请筹建保定讲武堂事》的奏折,准备在入宫凑对的时候,向崇祯皇帝禀告。

  而与此同时,孙承宗也记住了袁可立的得意门生全旭。

  在明代的师生,其实更是一种利益联盟。

  全旭虽然没有入学,他已经是贡生的预备名单了。

  袁可立要收全旭为学生,自然会对其调查,当然按照陈应转述,以及全氏族谱对照,他将准备材料,以河南学正递交上去。

  全旭就可以恩贡的身份,毕竟,全氏在南宋时期,可是满门忠烈,与赵官家共赴海难的烈士后裔。

  正所谓,朝廷有人好做官。

  事实上,只有上面有人,路子就比普通人走得更顺。

  袁可立愿意收全旭为学生,主要是考虑到,全旭对他有用,如果真的没用,他也不会搭理全旭。

  更何况,全旭替东江军送去给养,间接帮了袁可立的大帮,也是鼓动着袁可立复起的关键人物。

  这也算是投桃报李。

  当袁可立前往登莱上任的时候,他的信已经发往大名府。

  全旭前往卢象升的府邸,拜见卢象升。

  卢象升对于全旭的印象一直都不错,特别是因为崇祯二年的旱灾,事实上,大名府并不是一直滴雨未下,只不过雨水还是太少,庄稼仍旧需要灌溉。

  全氏大院出产的压水井,却帮了卢象升的大忙。

  这种东西的制作成本不高,就是一个缸一个活塞,整体重量也就七八斤的样子,全套下来,加上水管,三两银子,全旭可以赚将近一两银子。

  利润虽然不高,却惠及千家万户。

  关键是三两银子的物件,普通百姓也承担不起。

  可是随着银行的运行,大名府的百姓,就可以自家的宅院或田地作为质押,向全氏银行贷款购买压水井。

  全氏银行共计十余万两银子的贷款,其中三分之一稍多,都是百姓贷款购买了压水机。压水井的优势非常明显,虽然出水量不是非常大,耗费的力气却不多,哪怕是一个孩子,也可以轻易压水,至少比挑水更方便。

  “这阵子你在忙什么?”

  全旭看着卢象升最近又瘦了一些:“去了一趟山东,准备找西洋人购买水泵!”

  “水泵?”

  “就是抽水机,比咱们的水车和压水井更方便,效率也更快!”全旭叹了口气道:“由于禁海,登州根本就没有西洋人的船过来,很不巧,登州遭了兵灾,我在登州城耽误了一些日子,这才刚刚回来!”

  卢象升倒是没有怀疑,以大明官员报喜不报忧的性子,向朝廷报告的都是好消息,不过袁崇焕的篓子捅得太大了。

  卢象升也从邸报上看到了山东叛乱的消息。

  “回来就好,你以后还是少管些杂事,专心温书,科举才是正途!”

  卢象升笑道:“本府也算是阅人无数,可没见大名府谁比你东升学识渊博,

  全旭摇头一笑,说道:“卢大人,我自家知道自己骨头有几两轻重,那么小的机会,实在不值得去搏。”

  “胡闹!”

  卢象升板着脸道:“君子处世,遇治则仕,遇乱则隐,当今天子圣明,你年纪轻轻,难道就是弃世厌俗的心思不成?东升,修身齐家,切莫本末倒置!”

  其实,卢象升和众多大明人一样,根本就没有看透大明虚弱的本质。

  当然,或许不是看不透,而是不愿意相信。

  全旭则恰恰相反,如果他遇到太平治世,那就安心当个小地主,哪怕是像隋唐一样的改朝换代,他也不去掺和。

  可惜,现在这个末世浩劫,他根本就没有办法置身事外。

  全旭非常聪明,并没有反驳:“我一定会好好温书!”

  “这里是我以前书写的笔记,还有习文心得,或许对你还有点用处!”

  卢象升让老仆搬过来一个大箱子,里面密密麻麻堆满了各种文章、读书笔记,粗略估计也有几十万字。

  如果是几十万字的小说,只要写得精彩,全旭不介意看看,可是这种又苦又涩的东西,他真不感冒。

  不过,他也明白,卢象升这是想让他进学,然而成为同道中人。

  作为一府之尊,全旭只要能通过县试和院试,师生的名义就跑不掉了。

  卢象升也不是说喜欢提携后辈,可关键是像全旭这样有钱又会办事的学生,哪个老师不想要?

  “多谢卢大人!”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多谢卢大人教诲!”

  “东升!”

  “卢大人请吩咐!”

  “你在山东,可曾看到叛军?”

  “这个……不曾有!”

  全旭苦笑道:“我要是看到了,恐怕就回不来了,听说,那股子叛军专挑我这样的地主或富户下手!”

  卢象升又问道:“袁督师的伤势?”

  “卢大人,这事该我一个平头老百姓知道的吗?”

  ……

  全旭在卢象升府上离开,他坐在马车上,隐隐约约感觉,不太对劲。

  在老狼的小说中,他塑造了一个以辽东将门为利益集团的组织山宗。

  似乎这一切有些符合逻辑。

  可问题是,袁崇焕可不能成为幕后大佬,他只是棋子,甚至连关键人物都不算,他在崇祯二年十二月被崇祯皇帝解职听堪。

  这四个字的意思是,先把职务免了,再看着办。

  然而,清粉就杜撰了一个故事,说什么皇太极设计,以离间记来除掉了我大清的“心腹大患”袁崇焕。

  的皇太极,决定玩个阴招。

  他派人找来了前几天抓住的两个太监,并把他们安排到了一个特定的营帐里,派专人看守。

  晚上,夜深人静之时,在太监的隔壁营帐,住进了两个人,这两个人用人类能够听见的声音(至少太监能听见),说了一个秘密。

  秘密的内容是袁崇焕已经和皇太极达成了密约,过几天,皇太极攻击北京,就能直接进城。

  这两个太监不负众望,听见了这个秘密,第二天,皇太极又派人把他们给送了回去。

  他们回去之后,就找到了相关部门,把这件事给说了,崇祯大怒,认定袁崇焕是个叛徒,最终把他给办了。

  故事讲完了。

  这是个相当智慧且相当胡扯的故事。

  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都会对此非常熟悉,这简直就是蒋干盗书的翻版。

  关键是,只要有一点脑子的人都不会相信。

  


  (https://www.addxs.com/add/18234/635757440.html)


1秒记住爱嘟嘟小说:www.add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add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