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嘟嘟小说 > 落难情缘 > 9039章 无一不是相(15)

9039章 无一不是相(15)


  “观于众生”,不是理论。

观众生如智者见水中月,如镜中见其面像,如热时焰,如呼声响,如空中云,如水聚沫,如水上泡,如芭蕉坚,如电久住。

这些是佛经常对现象界用的比喻,佛学上有所谓“十比喻”,就是这里用的。

《维摩诘经》文字流畅,我们常就这么看过去了。

文学境界正是落在有情的情上面,修道的人看到好的诗词歌赋,就不应该被它骗走了,要拿智慧来念。

反而是研究唯识这些智慧的学问,却要用情感来看。

一切学问成就的巧妙就在这里。

现在维摩居士用比喻的法门,是比方,不是真的。

但是这比喻又是真的,因为是止观的境界,这个印象真达到了,你的定力就够了。

他说比如“幻师见所幻人”,幻师是变把戏的。

幻师见所幻人就像是这个心情。

从止观来说,不管你用什么法门,数息、念佛、观想,到了这时候,一幕一幕的境界就出来了,乃至看自己的身体也如此。

此时,你不要忘记“譬如幻师见所幻人”,不是真的。

认为是真的就被骗了,入魔了。

说是假的吗?不是假的,梦幻也是真的。

这个里头须要般若了,须要解脱了。

菩萨观一切众生,乃至观自己的身心,从四念处开始。

这四念处是大小乘基础的基础,不能动摇的。

我们再提一次:“念身不净、念受是苦、念心无常、念法无我。”

要观到自己身心真如幻境,就是正止观了。

“如鱼者见水中月”,这里要注意“智者”这两个字。

看水中月是佛的八万四千法门中的一种。

禅宗的祖师们常讲在水边林下行道,中国佛教画观世音菩萨在南海上打坐,都是水观或观水中月,是真实的修法。

不过要修过这个法门的师父指导,否则容易走入幻境。

在水边或海边看月亮,很容易就忘掉身体了,忘掉了我,忘掉了一切,好像水中的月与我身心浑为一体。

观成功后,离开了水月现场,意识上还随时在水月境界中,心境无比清净,无比清凉,立刻得到解脱。

但是要注意:譬如幻师见所幻“境”,不要认为自己成功了,那样马上很多妄想境界就来了。

书读得愈多的人幻想愈多,比如王阳明的诗:

险夷原不滞心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扬下天风。

王阳明当时受奸臣刘瑾迫害,要诛杀他。他那时正在学天台宗的禅,他逃到一处躲起来,故意留下一只鞋在水边,追杀他的人以为他投水了。

这时他心中平静,看空了生死,这首诗的气派极大。

飞锡是讲智者大师的典故,大师到了天台山,在两山之间,将锡杖一丢,就乘锡杖而飞过。

你看你们个个听得眼睛发亮,在领受这诗的境界,如果修订修观到了这个样子,就已经是魔障了!

是什么魔障?文字魔障起来了。

你说自己也没有打妄想,但你这境界一起来就是魔障了。

所以修止观是不容易的。

你虽然没有起男女之欲,也没有求名求利,文字魔也是魔,就障碍住你了。

这里讲的水月观等等都是梦幻观,是真功夫。

密宗叫作幻网三昧,有专门修这个的法门。

在显教有《梵网经》,只提这个法门。

“如镜中见其面像”,密宗也有这种法门,但是不可以多修。

比如在修准提法也偶尔会露一点消息,打坐时坐在镜子前面,自己看自己,不用半个钟头,你身体就没有了。

你们听了不要自己去玩啊!玩不好同我没有关系的。

这种看自己的法门在密法是大戒,不是有大功德的人不能修的,修不好就是精神分裂。

修得好就化身成就,看到镜中的人变成了我,自己这肉体就丢开了,看一切众生就如梦幻。

这是提一点影子给你们听,不是全部的修法,只是证明显教的佛经,都是实际修法的真事。

“如热时焰”,你在大热天时看马路,尤其是在高速公路上,看到前面像是水一样的的幻像,就是热时焰。

佛经上有说,我们人类的水,在饿鬼看起来是火,他不敢喝的,在天人看来又是脏的东西。

这就看你从谁的观点在看,所以物质界没有一样东西是真实的。

我们看到的宫廷楼阁,在物理大师的眼中就不一样,可见世上东西都是热焰。

你打坐到某个程度会流汗,有时候牙痛,头发胀,那是里面发炎,不是打坐坐出来的,是你身体内部本来有毛病,因为静极了,把里面的病逼了出来,这对身体是有益的,但是因为信心不够,就乱投医。

这个时候的用药,同一般的用法是两样的,一般医生不知道,药吃下去更不对,打坐就变成病了。

热时焰是讲有时你打坐看见了什么境界,自以为得了天眼通,认为看见的都是真实的。

当然不是的,是你身体内部所存的热焰,由于后脑神经的气脉不通所引起的。

所谓气脉不是空气之气,是属于血液循环的流行。

因为流星不通透,就发出这些光影。

有人修止观的,到了眼睛,眼睛发红,到了耳朵,耳朵发炎。

这是修止观的热时之焰,是假相,你一概不理就进一步了,就可以得如幻三昧,进去了。

“如呼声响”,是空谷回音,声音一出就回过来是响。

空谷回音,你们去到山野中,如果要躲雨时,不要随便入山洞,佛门规矩是要先拍掌,如果山洞有回音,立刻就要退出来。

古代是说这代表了洞中有妖怪,实际上,山洞或是一间房中有回声,代表着空气不能对流。

如果有对流,就没有回声,这是科学道理。

空气不能对流当然不好,废气容易积聚,容易被闷死,声响的作用在于此。

念佛、修观音法门的人,碰到这个境界就要返闻闻自性,许多又学念咒子、又学止观、又学听呼吸的人,甚至从印度传过来的,现在全世界流行的超觉静坐,念咒子念惯了,到了相当程度,耳朵里经常听到有人跟你讲话,很多人就这样变神经了,例子特别多。

事实上,呼声响的幻观法门是修行的必经之路。

搞错了以为是神通,耳朵里听到跟你讲的事都很灵验,有的人就出来玩神通、卖钱了。

了解的话,就要掌握《维摩诘经》这一段:

譬如幻师见所幻人,智者观之皆如梦幻空花。

那样你可以修正止观了,那声音也马上就没有了,就会进到自性真空的境界。

如果不懂这个道理,就被幻相的声音迷住了,这就是小说讲的走火入魔,这魔都是你自己变的,哪里有什么魔!

“如空中云”,这个观法在普通地方不能修持,要住山顶的人才能修,要在孤峰上打坐,也不能跏趺坐,要用狮子坐,手撑着,观云海而入定。

慢慢自己的身体化作一片云,受阴就空了,很容易进入空幻三昧。

“如水聚沫”,这修法也真有的,同上面说的水边林下修法不同。

据我了解,水聚沫的法门是不大肯传的,因为据佛经上说,这法门是龙宫的修法。

不过这消息在《楞严经》也露了一点,二十五种圆通法门中,就有一位菩萨是修水观的。

中原有位比丘尼是修水观的,在《比丘尼传》上有记载。

这比丘尼在房中作水观,徒弟来叫她吃饭,看不到人,但是整个房中都是水,徒弟就捡了颗小石子投入水中。

师父出定之后,觉得胸中痛,像有个东西在里面。

等叫来徒弟了解了事情经过之后,就吩咐徒弟,等一下再回去房中,从水中把石子捡出来。

于是比丘尼重回房中作水观入定,徒弟捡走了石子,她再出定就好了。

你们听了笑,这不是小说啊!是真功夫,你修成了就到了如来三昧。

“如水上泡”,这同水聚沫是两个特殊修法,是龙宫的修法,是水族众生修行的法门。

“如芭蕉坚”,我告诉你们一个经验,我可算是个笨人,但是又可以说是很聪明。

为什么这么讲?我常说世界上成功的人,都是最聪明的人走最笨的路,一定成功的。

聪明的人走聪明的路,百分百失败的,你们很多青年同学都犯这个错误。

我当年读佛经,讲芭蕉,当然我是看过芭蕉树的,但是不懂佛经的比喻,就去砍了株芭蕉树,然后硬把它扒开,才看到中间是空的。

岂止是芭蕉树,世界上万物的中心都是空的。

比如桃子的核,你把它敲开左右两半,中间也是空的;我们吃的米粒,中间也是空的;我们头发的中心也是空的;这就是佛法。

有一句骂人的话“空心大佬倌”,是说人空洞不实在。

如芭蕉坚的修法在哪里呢?修气脉色身成就的人,就到这个境界,他觉得身体是个皮囊,中间是空的,随时都在无念的境界,身子也空了。

一切红教、白教、花教,走气脉修法的法门,就是这个法门。

“如电久住”,芭蕉不是坚的,电也不是住的,这里鸠摩罗什法师他翻得妙啊!电闪一下就没了,但是它真的是有,你不要看一剎那,一剎那就是千秋,千秋就是一剎那。

这种修法是看光,修到了光与我都合一了,进到了空的境界,就是如幻三昧。

《维摩诘经》这里用佛经中的十种比喻,既很秘密、也很明显地告诉我们,菩萨如何观众生,而达到如梦如幻真实的三昧境界。

为什么鸠摩罗什法师翻译时,把十种比喻作了哪些变化?

他没有提“如梦”、“如幻”,因为这里本身是幻观,而没有提如梦。

这是否梵文原文如此,我就不知道了。

马祖的弟子南泉禅师说:“时人见此一枝花,如梦中相似。”这都是真实境界,你必须修持到这个境界才行,不是把鼻子一扭就悟了,你纵然把鼻子割了也是不行的。

如第五大,如第六阴,如第七情,如十三入,如十九界,菩萨观众生为若此。

这些是空话,以佛学本身的名辞,被一切修佛法的执着。

比方他说第五大,佛学只有讲到四大。

只有五阴,没有第六阴。

只有六情,没有第七情。

有十二入,没有十三入。

有十八界,没有十九界。

这些都是空观,是没有的,不要自己加上。

这个话很妙,我们学佛的人专门搞幻想,大家参禅打坐,心里有个幻想,以为入了定就什么都不知道了,思想念头都没有了,一般初学的人都有这样的想法。

这是佛告诉你的吗?

真是这样的话,何必学佛呢?

佛也没有告诉我们入定以后眼睛看到什么、耳朵听到什么。

他只告诉我们修订。

修订是个什么境界?

修订是证空观。

还有人看了六祖在《坛经》中说:“无念为宗”,搞了很多年也找不到无念。

也不想想就算是无念了,充其量也不过是无想定。

无想定不是佛法,佛也曾经修到了无想定再把它丢掉了,为什么你现在要去求无想定呢?

所以要真正了解佛法,不要去空想。佛法也说要跳出三界外,哪里有个第四界?

有,教理上有,叫作圣贤界,那是个假定的名称。

诸佛菩萨是不出三界不住三界,随时解脱三界。

你真跳出了三界,去了第四界,佛也没说第四界在哪里。

教理上的圣贤皆只是名称,例如特别好的人是圣人,但是他还是人啊!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读了这一段经文要自己反省,大家都在那里幻想。

大家修订,千万要把握修止观。

如何是止?系心一缘,才是正止正念。

因此念佛的人,行住坐卧中都要净念相继,方是正念。

如此说者是佛说,非此说者,必是魔说。

维摩居士说的第五大、第六阴、第七情、十三入、十九界,都是空的,一切众生空活着,在那里空想,做些空事。

如果般若慧观不清楚,修行也是空事。所以“菩萨观众生为若此”,本空,一切皆空。

再下来又不同了,讲的是真实境界,要特别注意。

前面那几句第五大、第六阴都是没有的,下面讲的都是有的。“如燋谷芽”,焦了的谷的还会发芽?

嘿,就会发芽!

禅宗有句话说:“冷灰里爆豆”,要大死一番才能大活。

《法华经》说的焦芽败种好像永远没办法,真做到焦芽外面都打死了之后,那法身就种起来了。

在物理上,焦芽只要有一点生机存在,它还是会发芽。

比如说,煤炭已是烧焦了的东西,它怎么还会生火呢?

又比如,垃圾堆也可以发电。

这些道理在《楞严经》也露了消息:“性火真空,性空真火,周徧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

你有修持功夫,它就出来了。

众生有着妄想的业力,它也引发了。

沩山随侍百丈很久,《指月录》记载,一日百丈在打坐,当时应该是很冷的天气,沩山虽然站在旁边也自己在用功。

百丈看机缘到了,就要沩山把火拨一下,火可能要熄了。

沩山就去拨,拨了一下,就回报百丈说,已经没有火了,他心里可能还埋怨,百丈为什么不早吩咐。

百丈就自己下座去拨,居然找到了一点火星,就指给沩山看,这一下,沩山开悟了。

后人因此作了个偈子:“深深拨,有些子。平生事,只如此。”深深拨是要好好用功,去参透、去观透。

有些子是这个消息才会来。就是这么回事。

所以燋谷芽不是没有的东西,你不要以为《维摩诘经》这一路下来,都是在讲没有的东西,他可是有几个转接的。

上面十种比喻是讲“幻”,修梦幻观。

接下来,从第五大到十九界,是修“空”观。

再下来是讲真空妙有,用天台宗的止观来讲,中观的境界出来了,非空非有,即空即有,是真实的事。

何以见得?下面经文告诉你们。“如须陀洹身见”,须陀洹是初果罗汉,斯陀含二果,阿那含三果,阿罗汉四果。

初果罗汉证到了以后,贪嗔痴慢疑就薄了、淡了。

但是贪嗔痴慢疑薄了淡了,就可以证果吗?

证果不是功夫,不是修养,是般若见地。

贪嗔痴慢疑等等是属于小乘的思惑。

你纵然贪嗔痴(慢疑还不算)薄了,还不见得证果。

我们看古人或今天,很多出家人的修养都到了这个境界,没有贪嗔痴了。

即使现在课堂上的诸位,贪嗔痴也很少了,但你只在这一个钟头里没有。

不要认为我这一句话是玩笑,你即使能在一分钟里保持没有,已经了不起了,这就是功德。

但是这不能算证果,你的见地不到,见惑没有去。

见惑是什么?

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这些观念是最难去除的。

虽然你心中没有动贪嗔痴之念,但见惑这些观念去不掉,就是止观的观不到,就不能证果。

所以须陀洹能证果,不论他修白骨观、不净观、念佛,他的贪嗔痴已经伏下去了(还没有断),破了身见。

所以劝诸位赶快修白骨观,身见真空了,可以证须陀洹果,这是正面。

《维摩诘经》用了反面,把正面消息告诉我们了,他说“如须陀洹身见”。

证到须陀洹应该是绝对没有身见的,对不对?

所以他是反面告诉你要去掉身见。

“如阿那含入胎”,阿那含是三果罗汉不还果,本来是不会到这个欲界来入胎了。

但是三果罗汉还有没有身呢?

有的,在色界天,那不是胎生,在大乘来讲是化身,在小乘来讲是了脱分段生死,还在最轻微的变易生死,没有彻底了生死。

不要认为不入胎就了生死,这仅是对欲界而言。

普通修持想不再到这个世界来的话,必须要证到三果、三禅天的境界。

禅定功夫到了,贪嗔痴慢疑才能够伏下去,但是如果见地不透,还是不行的。

见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常要你们留意三界天人,八十八结使。

配合教理与修持,才是二十一世纪振兴佛法的路线。

《维摩诘经》还是用反面,衬托正面的道理:要到了阿那含果,才能不再来这个人间。

“如阿罗汉三毒”,贪嗔痴叫三毒,到四果罗汉的境界,贪嗔痴就根本降伏了。

可是真不起了吗?

没有。


  (https://www.addxs.com/add/33552/48892235.html)


1秒记住爱嘟嘟小说:www.add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add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