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周凤翔
推荐阅读:骗子张癞子 修罗女帝之绝世无双 都重生了,靠山硬一点很正常吧? 大唐:魏家逆子,开局震惊李世民 郑在许途 快穿:大佬手扶女主翻盘 我教的真是凡人班,不是武神殿 柏总,郝小姐给你名份了吗? 复婚被拒当天,我闪婚千亿总裁 三国:马踏洛阳,何皇后惊了
周凤翔,字仪伯,号巢轩,是浙江绍兴山阴人。他的父亲名叫周思观,曾经割肝救亲人,以孝顺着称。周凤翔出生时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征兆,聪明绝顶,被有见识的人认为将来必成大器。天启甲子年(公元1624年),他在乡试中名列第三,崇祯戊辰年(公元1628年)考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翰林院(词林)原本是一个清高的官署,史官们以文才相互竞争,当讨论到政局时事时,他们常常就认为这是越俎代庖,不是自己的职责。周凤翔却独自研究世事和人才,并且一一记录。他的家门口常常挤满了人,每次讨论天下大事,他从不首鼠两端、态度模糊。他担任翰林院编修三年,声誉日增。
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他晋升为翰林院编修,丙子年(公元1636年)主持江西乡试,崇祯丁丑年(公元1637年)担任为皇帝讲课的经筵讲官。进入宫廷侍奉皇帝后,他私下说:现今皇帝十分勤奋学习,态度谦逊而才思敏捷,但如果讲官不尽忠尽智以启迪皇帝的听闻,那就不是忠诚。他经常深夜里拍着胸膛感叹,希望自己讲学能对皇帝有所启发。不久后,他被提升为南京国子监的司业。由于南京国子监的政事长期松懈,师生们站着席位而不认真学习,周凤翔对此进行了严厉整顿。后来,他又被提升为左中允,转任左谕德。当时国家多事,周凤翔感激皇帝的恩典,每次被召见对话时,他都会慷慨陈词。他的言论清晰有力,同僚们都会认真倾听。
他曾经提出,如果官员的任免过于频繁,治理就无法成功;如果对民众征收过重的税赋,盗贼就不会停止。每次他提出这些观点,皇帝都会倾听。癸未年(公元1643年)他负责礼部考试分试,像沈泓、黄淳耀这样的名士都是他的门生。每次接见他们,他都会用大义来勉励他们。
甲申年(公元1644年)三月,京城被攻陷,贼军命令所有官员报名。当时周凤翔还不知道先帝的生死,想要去皇宫寻找踪迹。当他进入皇宫时,发现情况大不相同,同朝的大臣们有的忧心忡忡不敢出声,有的聚在一起窃窃私语,有的面无人色,有的得意洋洋,自夸是新朝的辅佐之臣,有的大肆颂扬贼军的功德。周凤翔不由自主地掩面痛哭,急忙回到寓所。他对吴甘来说:作为臣子,理应死忠,但一定要先去看一眼先帝的灵柩,穿上白色的丧服痛哭,这样才没有遗憾。吴甘来同意了他的看法。
二十一日,他听说皇帝灵柩被贼军扔在东华门外,便去那里痛哭至绝,随即跳入金水桥下,因为水浅而没有死成。回家后,他写信给父母说:国君为国家而死,作为臣子没有不死忠于国君的道理。儿子我现在没有玷污自己的身体投降,给父母带来羞耻。我的使命已经完成了,对于父母无尽的恩情,我无法报答,只能寄托于来生。然后他又写了一首绝命诗,其中有“碧血九原依圣主,白头二老哭忠魂”的句子。他的家族都为他感到悲痛。唉,太令人哀痛了!后来他面向皇宫再次拜别,然后自缢而死。他的两个妾室也随他一起死去。
周凤翔为人明智而有气度,学识渊博。他曾经评论历史说:夏、商、周三代之后,汉朝与外戚共享天下,唐朝与女后、宦官共享天下,魏晋以后,与权贵子弟共享天下,宋朝与奸臣共享天下,元朝与其他异族共享天下,而我们明朝都没有这些情况,可以说是非常兴盛了。但他也指出,边防和海运是当今最紧迫的任务。他还评论学问说:大凡讨论学问,不应该结党,一旦结党就必然会引起争斗,怎么能见到真理呢?过去朱熹和陆九渊之间的学术辩论,是虚心求是的。而现在对朱熹和陆九渊的辩论,是出于私心而只追求胜利的,话说得越多,真理就越模糊。他的言论充满说服力,听众都忘记了疲倦。这说明他在危难时刻殉节,并不是出于一时的冲动。南明乙酉年(公元1645年),他被追赠为礼部左侍郎,谥号文节。
我的评论是:周凤翔的死,相较于倪元璐、马XX等人来说稍晚。然而,当先帝驾崩时,许多人并不知道这件事,都以为皇帝仿效唐明皇逃亡蜀地一样逃往南京。如果周凤翔没有立即死去,或许还有机会在混乱中逃脱,得以跟随唐肃宗(安史之乱中在灵武县即位,代指可能南下的崇祯皇帝皇帝)的身边。但周凤翔也是幸运地立刻死去。否则,如果刀锯在前,桁杨(古代的刑具)在后,无论是屈膝投降的人,还是昧着良心偷生的人,都将一概被处以死刑,他也就无法跟随那些君子之后了(暗示那时无法分辨周凤翔是什么样的人)。周凤翔也是一个慷慨就义的人啊!(周凤翔的儿子叫周忠玉)
(https://www.addxs.com/add/38850/21005.html)
1秒记住爱嘟嘟小说:www.add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add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