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嘟嘟小说 > 重生完美时代 > 第一千零六十章 哈佛开讲!

第一千零六十章 哈佛开讲!


一个刚上大二的年轻人,在百年历史的哈佛搞演讲,李牧绝对是有史以来的第一个。

    别说华人了,就连美国人也没有一个。

    更重要的是,一个20岁的华人在哈佛演讲,能让哈佛的学生把哈佛大礼堂整个挤爆了,这就更不一般了。

    更吓人的是,学生实在是对李牧的演讲太狂热,狂热到有大量学生因为挤不进去,把大礼堂围了个水泄不通,大声抗议,要求校方解决问题。

    校方也是头大,建校这么多年,美国总统来过好几个,没见过学生这么激动的,今天这真是见了鬼了。

    其实也不怪。

    对这些二十郎当岁的学生来说,他们本身就是天之骄子,就读于世界上最好的大学,他们的骄傲绝非一般大学生可以比拟的,就算是美国总统,他们也未必都能瞧得入眼,有些总统的政治决策让他们不满的话,他们甚至还会组团上街游行抗议,所以你指望这帮年轻的知识分子服谁?也就李牧这种妖孽般的存在,能彻底杀灭他们的威风了。

    在李牧面前,哈佛、MIT、剑桥的大学生都是狗屁,不服就出来创业啊?比谁能在单位时间内赚的钱更多啊?

    所以,哈佛大学的学生,在李牧面前自动变成了小绵羊,几乎每一个人都把李牧当成狂热的人生偶像,牛逼到如此地步,谁还敢在他面前装逼。

    正因为李牧在哈佛收获了一大帮粉丝,所以这次的演讲才火爆的有些出奇。

    现在不只是本科学生,研究生部的学生也都来了,几千人来得早,有幸进了场内,但是一万多进不来的还都在外面眼巴巴等着呢。

    关键这一万多人也不是老实巴交的主儿,进不来就在外面大喊大叫,那声浪搅和的里面就算把音箱开到最大也是狗屁都听不清,这么下去,这演讲没法搞了。

    哈佛校长劳伦斯也是一脸的怒其不争,出来跟学生喊话,他决定逐个击破,先拿人数最多的研究生院下手,于是他对外面的学生喊话道:“李牧的演讲,本科院的学生参与一下也就得了,你们这些研究生院的跑来凑什么热闹?”

    二十多岁甚至三十露头的研究生院学生顿时不满了,大喊大叫:“凭什么?本科院的崇拜李牧,我们研究生院就不崇拜了吗?我们平日里装逼装惯了,装的连个偶像都没有,好容易找到一个大家都心服口服的偶像,你难道要剥夺我们听偶像演讲的机会?”

    劳伦斯急眼了:“你们这么闹下去,这演讲就没法开始了,到时候谁都听不了!”

    学生代表喊话道:“你有这工夫废话还不如想想怎么解决,我听说隔壁MIT的学生可是都组团来了,估计马上又来一万多号人,看你怎么办!

    “我日……”

    劳伦斯一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奶奶的,怎么把MIT那帮牲口给忘了!那些理工科的家伙各个都不是好惹的,这要是一万多人呼啦一下涌进哈佛校园,挤着要进大礼堂,那还不一人一块砖把哈佛大礼堂给拆了?

    咦,拆了!

    日,对啊!

    劳伦斯一下来了灵感。

    真拆大礼堂是肯定不行的,不过既然大礼堂装不下这么多人,干脆,咱上体育场得了!

    哈佛一百年历史的体育场,本来就能容纳两万人坐着,这要是搞演讲,干脆就跟演唱会似的,把内场也开放出来,三万人往体育场里一塞,轻轻松松。

    而且现在是11月份,前段时间哈佛橄榄球队刚跟死对头耶鲁大学球队在这里打完比赛,体育场内舞台音响设备齐备,基本上一个小时就能搭建起来。

    于是,劳伦斯立刻找李牧商量,跟李牧说了眼下的情况,一个是外面还有差不多一万名哈佛大学的学生等着进来,然后还有一万多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正前往战场,大礼堂是守不住了,咱干脆拉到体育场去搞演讲算了。

    李牧对此也没什么意见,倒是心里的装逼指数一下子拔高了不少。

    好家伙,忽悠一个哈佛大学高材生就已经很了不起了,一想到要一口气忽悠一万多哈佛大学的高材生,同时可能还要忽悠一万多麻省理工学院的高材生,李牧想想都觉得,今天也许就是自己这辈子在学术界装逼的巅峰了,一定要好好的表现,争取不给十三亿祖国人民丢脸。

    这下劳伦斯松了一口气,很快,学校一边向学生宣布演讲临时改到体育场举行,一边跟州政府请示,赶紧从波士顿多派点人过来维持秩序,我们这儿要弄个大事件。

    也幸亏波士顿离得近,舞台还没搭建完,两百多警察、FBI便衣以及少数特警就涌入哈佛大学,开始在体育场维持秩序了。

    原定上午九点半开始的演讲,就这么一下次拖到了十点半。

    十点半的时候,哈佛大学百年历史的体育场已经差不多爆满了。

    哈佛大学本科、研究生各院加起来小两万学生,几乎全跑过来了,教职工除了必须留在岗位上的,其他的也都在,MIT更是倾巢而出,不知道的还以为俩学校要干仗了。

    现场一下子达到了三四万人的状态,把劳伦斯都吓得够呛,州长甚至特意嘱咐,马萨诸塞州的SWAT战术小组全员戒备,直升机随时在准备起飞的状态,生怕出点什么状况,这他娘的,说起来也就是三四万学生,但是美国未来十几年的中流砥柱都在这儿了。

    各路媒体记者也没想到,李牧在哈佛的演讲竟然会演变成这么一个大规模,一个个都跟打了鸡血似的,别提有多激动了,央视记者把现场的情况发回国内之后,央视临时决定,从燕京时间的晚上十点半开始,所有原定节目都让道,实时转播李牧在哈佛的演讲,甚至还临时把下班回家的、央视最好的同声翻译找了过来,以更好的配合这次转播。

    国内的观众此刻也都没了睡意,数以千万甚至上亿人端坐在电脑前,等待着李牧的出现,等待着李牧在美国、在世界学术的最高殿堂,发表影响一代精英的历史性演讲。

    演讲开始之前,第一个登上台的是劳伦斯,作为校长,他此刻就像是李牧的暖场嘉宾,登台五分钟,说了一大通夸赞李牧的话,他将李牧评价为这个世界上最成功的20岁年轻人,同时将李牧评价为世界年轻人的典范,他说李牧20岁的年纪,不光是在互联网领域有着超群的天赋,甚至在商业领域也有着令人惊叹的手腕,最最重要的是,他凭借一己之力,创造了华夏乃至世界上影响力最大、惠及人数最大的教育慈善基金。

    劳伦斯对李牧的不吝赞美,成功的完成了对接下来李牧出场的铺垫及预热。

    当劳伦斯宣布:“接下来,请大家用你们最热烈的掌声,欢迎这个星球上最杰出的年轻人!”时,几万高材生狂热的掌声震聋发聩!

    李紫薇在后台休息室帮李牧整理好领带,随后,李牧拿着无线麦克风,大步走出休息室,走向舞台。

    11月的波士顿已经格外寒冷,李牧穿着一身干练的黑色西装在数万人的欢呼声中走上台来。

    高挑偏瘦的身型、酷帅不羁的发型,以及那棱角分明的亚洲面孔,让人看不出他身上有丝毫的大学生以及IT男痕迹。

    这一点与成名后的比尔·盖茨、与成名后的马克·扎克伯格都有很大的不同,李牧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带着几分纨绔的亚裔帅哥明星,脸上带着酷酷的自信的微笑,让人不自觉产生几分崇拜。

    李牧拿着麦克风走到临时搭建起来的舞台中央,如同一个即将开个唱的明星,先是微微向台下鞠了个躬,然后自信而又淡然的笑道:“感谢哈佛,感谢劳伦斯校长以及哈佛热情的校领导,当然最要感谢的还是哈佛的同学们。”

    台下一片剧烈欢呼。

    李牧又笑着说道:“我听说MIT今天也来了很多同学,同样欢迎你们!”

    一万多MIT的学生立刻爆发出比刚才哈佛大学同学们更热烈的欢呼声。

    李牧一脸轻松的说:“非常荣幸能有这样的机会,在这里跟大家面对面的聊天。大家应该都知道,我是一个华夏人,不过你们可能不知道的是,我来自华夏一个非常不出名的小城市,来自华夏一所你们可能不曾听说过的大学,虽然我就读的大学在华夏也算是一线大学之一,但是与你们比起来,我读书的大学在综合实力排名上可能差了十万八千里,所以说句实话,在面对大家的时候,我心里是非常惶恐的,因为你们来自世界排名第一与第二的两所大学,是全世界大学生向往与羡慕的对象。”

    台下一片安静,所有人都在静静的看着李牧,听着他的每一个字。

    此时此刻,国内的央视一套,虽然有几秒钟的传播延迟,但央视也依旧在实时直播着李牧此时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同声翻译将李牧的每一句话,实时翻译成中文,通过电视反馈给观众。

    李牧接着说:“关于这次演讲,我一直在想应该找一个什么样的主题,我猜大家应该都是经历过大阵仗的人,你们一定看过许多大人物的演讲,他们在演讲的过程中,可能会跟你们聊人类的未来,聊世界的发展,聊环境污染、聊全球变暖、聊政治立场、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等等等等,他们挂在嘴边的每一个话题,都是几十亿人类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我不否认这些话题都非常有意义,但我觉得这些话题,对我来说还是太重了,让我动动嘴大谈特谈很容易,但是我更希望能够把嘴上谈及的东西落地,这就需要有一个脚踏实地的着力点。”

    台下掌声雷动,李牧的话说到了他们的心坎里。

    无论是哈佛大学的学生,还是MIT的学生,他们确实都见多了大人物的演讲,也听多了大人物那一个个关乎人类发展的话题,聊的内容太虚,所以这样的演讲也很难给他们带来共鸣与触动,最终的结果便是,在演讲结束之后,绝大部分人都将这些内容抛之脑后,继续着自己平淡无奇的大学生活。

    相比人类的未来,大学生们更关注的是自己的未来。

    掌声过后,李牧淡淡说道:“所以这次我考虑很久,决定不跟大家聊什么人生道理,也不准备跟大家聊什么人类发展、贫富差距以及世界和平的话题,我只想跟大家聊一聊‘我们’,聊一聊世界上那些和我们一样年轻的人。”

    “As-young-as-we-are”

    这便是李牧今天演讲的核心!


  (https://www.addxs.com/add/4294/20163.html)


1秒记住爱嘟嘟小说:www.add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add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