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嘟嘟小说 > 开局盘点明太宗,老朱都懵逼了! > 第53章 天下虽以武克之,却终须文德教之!

第53章 天下虽以武克之,却终须文德教之!


第53章  天下虽以武克之,却终须文德教之!

        【这里也要稍微解释一下,宋朝之所以能够如此快速的推行科举制度,离不开当时的政治格局。】

        【宋朝时期,盘踞在这片大地上的大多氏族,已经衰弱到极致,甚至绝大多数已经消亡,而并非才刚刚开始衰落。】

        【而这些家族势力能够保存千年,如今却在宋朝开始衰落,其原因其实还得追溯到唐朝时期。】

        【那么,我们必须不得不提一个人了,他就是黄巢。】

        【黄巢率领的农民起义,虽然最后失败了,但也加速了唐朝的灭亡,同时也为后世消除了诸多的世家集团。】

        ——

        宋朝,开宝元年。

        赵匡胤出生时,虽然距离晚唐有一段时间,但也有诸多老人经历过那个时代,多多少少也向他讲过黄巢的威名。

        据说当时的黄巢目无王法、不分贵贱,任你是普通百姓还是荣华富贵的大人物,再黄巢的手下,只要犯了大错,都逃不开那染了血的利刃。

        没有例外,没有特权,真正做到了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从某种角度上讲,自己的宋朝也是多亏了大唐的覆灭,才有了问世的资格。

        而黄巢可是帮助他加速了大唐的消亡,更是帮自己清扫了世家这一巨大的阻碍让他得以无需面对那些难缠的世家贵族,大举推行科举制。

        似乎从某种程度上说,黄巢还是他的恩人。

        ——

        唐朝,贞观三年。

        他们也清楚,农民起义之所以会出现,大多都是世家的重重压迫和朝廷的赋税相结合的恶果,他们如今追随自家的陛下,自然也是认同他的以民为主的理念,决定推行利民的科举制。

        他们自然是做足了心理准备,即便他们和世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也要艰定的执行!

        可他们怎么也没想到,真正彻底的推举科举制,要付出如此严重的代价!难道真的只有将贵族彻底的消灭,百姓才能有出头之日吗?

        这个结果过于残酷、过于血腥,诸多人不愿意接受,即便这种物理上的消灭是最彻底的,有效的。

        【在治理朝政上,赵光义以身作则,表现出喜好文学的倾向。】

        【同时他还曾昭告天下:“天下虽以武克之,却终须文德教之!”。】

        【接着,便开始了大力扶持底层的教育,扩大文官的基数,此外,对于文臣不断提拔也开始了。】

        【思想上开始主张以文驭武的策略,当然,赵匡胤虽然想要约束武将,但却并不想将大宋毁在自己手里。以文驭武的大多为内地之洲,边境依旧以武将为主。】

        【然而他却忘了,后世皇帝们身在内地,却是越来越难以掌控逐渐庞大的文官势力,最后,甚至出现了诸多文臣担任边境知州、在军中任职的现象,最后更是成了惯例!】

        ——

        宋朝,开宝元年。

        赵匡胤有些反感,多读书扶持文臣也确实是应该的,毕竟武将们即便是在自己手下的时候。

        也是一贯的嚣张跋扈,自由自在,极度散漫,自然需要文臣有足够力量与他们抗衡,可过于倾向于文官,只会给宋朝带来倾覆的危机!

        【当然朝廷除了在政治方面选拔官员上做出了极大的努力,在民族文化、传承上也付出了诸多心血。】

        【例如,他曾将宋朝的藏书与唐代的《开元四部书目》核对,更是向天下下诏,凡捐赠古籍、书册者可酌情授官或另行奖励!】

        <div  class="contentadv">        【朝廷通过官方背书,大力推动了整个社会重视书籍的风潮,更是将读书、藏书的爱好在社会中普及了起来,诸多百姓们也纷纷加入此行列,这对后世的文化传承起到了非常巨大的作用。】

        【赵光义在位期间还编纂了医学类:《神医普救方》一千卷,《太平圣惠方》一百卷等等书籍】

        【同时他在位期间,还编纂了《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太平广记》三本巨著,与后世的《册府元龟并》并称为宋朝四大书。】

        ——

        宋朝,淳化四年。

        赵光义脸上的笑容挡也挡不住,当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得到肯定的时候,发自内心的是喜悦是遮挡不住的。

        神迹已经肯定了他的功绩,肯定了他以文治国,以德治国,圣人天下的方针!这便是他带来的太平盛世!

        【至道三年,赵光义早年所受的暗伤突发,病情加重,诸多皇子和大臣们纷纷前往寺庙为其求福。】

        【四月,赵光义驾崩于万岁殿,谥号神功圣德文武皇帝,庙号太宗。】

        【随后太子赵恒继位,是为宋真宗。】

        【然而,这里我们的一位老朋友再度出场了,他便是王继恩。】

        ——

        宋朝,淳化四年。

        赵光义突然感到心头不妙,王继恩?

        难道未来的自己还没有处理掉他!

        而且偏偏在太子继位,自己离世的时候又突然冒了出来,莫非此人还想在从中获益?

        就如当初那般!

        【李皇后其实更偏向赵光义的另一个儿子赵元佐,想要让他登上皇帝的位子,恰逢王继恩也被赵元佐拉拢,毕竟他只是一个先皇的旧部。】

        【太子继位后,他最好的下场,也仅仅只是平平淡淡地过渡接下来的日子罢了,能得到什么好处?】

        【但要是让赵元佐如同当初赵光义一般,登上那个位子,那他的功劳可就大了去了,后半辈子乃至家自己的家族都衣食无忧。】

        【于是,李皇后、王继恩、参知政事李昌林等人开始组建了一个拥立赵元佐的小团体。】

        【那么赵光义你?会对这种情况没有半点了解吗?当然不会,他自然也担心有人会密谋作乱,重演历史,于是提前嘱咐了宰相吕端。】

        【在赵光义驾崩当天,王继恩意图再度故技重施,找道吕端骗他去诏书阁,说太宗的遗诏就在那里,请他去取,打算等人抵达后,派人将其囚禁住,自己先行进宫,等一切尘埃落定,他也无力回天。】

        【可不成曾想,吕端早有准备,提前找到了太子,召集群臣行跪拜之礼,高呼万岁,最终真宗顺利登基。】


  (https://www.addxs.com/add/4540/117390103.html)


1秒记住爱嘟嘟小说:www.add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add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