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遥望星空
推荐阅读:双影迷情总裁与双生天使 道长在闹市 一气吞天地 刚出生你抛弃我,我成仙你哭什么 小赛和小贝的成长之路 盟主相公:请高抬贵手! 穿书后,被迫和疯批男三狼狈为奸 火影:日向替死鬼觉醒亚人血脉 我们的岁月长河 阿保进京当太监
众人虽然酒后开心,你一言我一语的,但很快就归结到一个共同的话题:人,真的会有下辈子吗?这个疑惑,虽然每个人从小都有,但大多数人却一辈子都没能搞清,来不及搞清,或者压根儿就不想搞清。
但修行人不一样,因为这关系到他们的信仰和动力。也就是说,它是修行人的一盏灯。有没有,亮不亮,直接关系到修行的信心和成果。
紫苏问:“秦大哥,真的有下辈子吗?”
白苏也问:“是啊,人死之后,灵魂会不灭吗?会有新的去处吗?”
时月说,他没死过,当然不知道有没有下辈子,也无法知道灵魂有没有新的去处。可既然谁都没有死过,那又怎么认定‘人死如灯灭’呢?怎么可以下结论说没有灵魂、转世、投胎等事呢?
而无数案例,特别是西藏等地的“转世灵童”现象,却恰恰可以证明生命有着轮回。再说,按照佛学理论,生命是有前世、今生、后世这样的一个连续的过程的,不会断裂。
他说,退一万步,就当不知道有没有后世,那更得有所准备,否则,一旦死了,发现灵魂还有去处,人却没有做好准备,未曾积累功德,那不是会任凭宰割吗?反之,如果聊信其有,今生好好做人,好好修行,就有了往生善道的资粮和条件。
“秦大哥,这些前世今生后世的说法,会不会是迷信呢?”紫苏认真地问。
秦时月说,应该不是。
按他的理解,所谓迷信,是对人对事的盲目崇拜,不加思辨和论证地盲目推崇。但如果该人和事经得起推敲和论证,本身就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可能性,就不是迷信。
如果突破了正常的生理现象和人类的认知能力,更不能一棍子打死,斥之为“迷信”。
时月举了肉身菩萨、转世、虹化、舍利子等例子。
在我国,不少寺院都供奉有肉身菩萨,如广东南华寺的六祖肉身,安徽九华山的地藏菩萨转世肉身,等等。一些道观也留下了祖师肉身。据南怀瑾说,着名心学创始人王阳明有一次就在一处寺院的祖师殿内见到了自己前世圆寂的肉身,因为案前放着一首谒颂:50年后王阳明,开门犹是闭门人。精灵闭后还归复,始信禅门不坏身。
关于转世。各类史书、典籍中,关于转世的公案有很多。
据苏东坡本人的说法,他是五戒和尚的转世,三世积精,一朝破戒,故转世为苏轼后,一生颠沛流离。黄庭坚自称因梦找到前世的母亲,并接来奉养。国清寺供奉的丰干、拾得、寒山,据称分别是阿弥陀佛和普贤菩萨、文珠菩萨的化身。
寻找“转世灵童”,是藏传佛教特有的传承方式,更有一套严格的程序。如果说它是在自欺欺人,显然缺乏依据,难以服众。
还有在西藏频发的“虹化”现象。不少高僧在入灭前能精确预测自己的圆寂时间,并在众目睽睽之下腾空而起,刹那消失,而满室生香;或者全身缩小,放光,只留下一个肉身,或者一束头发,或者消失得无影无踪。彼时,天空中会出现异象,如夺目的彩虹与漂亮的云霞,等等。
再如舍利子一事。许多高僧圆寂后,身体经过火化,会留下大量的舍利子,有的还是彩色的。根据化验,它不是结石,也不是骨头,密度远高于钻石,真正体现了佛祖“金刚”不坏之身之说。
以上种种,现代科学都无法解释。解释不了的,不能扣上一顶“迷信”的帽子,弃置一旁不顾。这样做,除了说明现代人的虚弱、虚伪与狂妄自大,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紫苏说:“是的,其他的不讲,只说肉身菩萨一事,就太不可思议了。在它面前,现代科学是显得那样苍白无力。”
白苏说:“根本就是无能为力,无法解释。”
小薯说:“也是。科学家总是说肉体会腐烂,和尚、道士偏偏要坐一个不烂之身给你看看,封封他们的嘴巴。”
时月说:“是的。得道之人,涅盘前就能预知时至,并且断言自己的肉身会不会腐烂。功夫好的,就会留下遗言,让弟子帮他‘坐缸’。三年后开缸,即见分晓。肉身不腐者,会被弟子们塑成金身,永受礼拜。”
“以上说的还仅仅是肉体,都有不灭的例证。至于人的魂识,那不灭的理由就更多了。”
小薯说:“是啊。明明会烂的肉体,它都能不烂,何况是本来就不会烂的灵魂呢!”
夏菱说:“小薯讲得有道理。肉体好比是一幢房子,灵魂相当于是住在里面的人。肉体死了,就相当于房子塌了。房子塌了,人哪里是一定会被压死在里面的?他不能早一步走掉吗?”
俞水荣说:“看来老婆不仅会烧饭、洗衣、生儿子,身子好使,脑子也好用得很哦,学会打比方了。”
燕自立说:“弟妹言之有理啊。要地震了,要塌房了,要发大水了,住在房子里的一旦意识到,自然会想办法逃离。更何况灵魂这东西,不是人一样有形有相的,哪怕来不及提前撤离,也压不死、淹不死、烧不死的啊,可以从破房子里脱身出来的。”
方义云也参与进来,说:“对啊,这个道理不算深奥,自然也不难理解。既然能够脱离出来,那么它就有权力和理由另找新的安身之地。这个地方,可以是皇宫或宰府,也可以是茅棚或凉亭。当然,当它暂时找不到地方的时候,也会在外面游荡和流浪……”
小薯说:“两位大哥的比喻很好。神识另找住所,就相当于投胎转世。”
紫苏问:“这个能够脱体后重投肉体的魂识,就成了生命形态转化的一粒种子?”
时月说:“是的。而且,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这个我们称之为灵魂、神识、魂识、意识、阿赖耶识的东西,又确实是存在的,而且又不是与皮毛、骨肉、筋膜等身体组织粘连附着在一起的。对不对?”
大家专注地看着他。
时月继续说:“你如果一定要说它是连着的,那么我问你,它是与脑膜、脑髓、头颅连在一起的,还是与心脏、胸膜连在一起的,还是与手脚、皮肤连在一起的,还是与神经、血管、血液等连在一起的?那你在吃猪头、兔头、鸭头时,吃到这个东西了吗?在哪里,什么味道?你肯定说不好了,再伟大的医学家、化学家、物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也是解释不清的了,是不是?”
大家纷纷点头认可。
时月又说:“反之,如果说魂识是独立于肉体的,倒比较能够理解。因为它属于意识和思维的范畴,以目前的科学水平,根本观察不到它,也无从分析它的构成,当然在众多的身体组织中无法找到它。”
“魂识既然是独立的,不与其他肌肉、骨骼等组织牵扯在一起的,前面大家讲的观点,也就成立了——在肉体死亡之时,它有理由也有能力离开,去寻找新的附着。于是,虽然躯壳是不一样的,但主导它的神识没有变,生命就得到了延续。这符合唯物主义原理吧?”
白苏说:“那你刚才不是说有妖魔鬼怪等神灵入梦么,怎么就成唯物主义了?说妖魔鬼怪,不是有神论么?有神论不就是唯心主义么?”
时月纠正她说,承认有妖魔鬼怪,并不就是有神论。“妖魔鬼怪”和“神”还是有区别的。另外,有神论和唯心主义也不可划等号。
唯心主义有无神和有神之别。通常的观点是,唯心主义分主观和客观之说。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主观精神是世界的本源,故万物唯心所造,它这个是无神论。客观唯心主义则认为在物质世界之外,独立着一种客观精神,它是世界的本源,创造了世间万物。它这种观点就是有神论。
认为有妖魔鬼怪,不等于就是客观唯心主义,即不等于就是有神论。
如果认为妖魔鬼怪是宇宙和世间万物的创造者,那这个理论就是客观唯心主义,就是有神论。
可在佛学、道学等学说里面,妖魔鬼怪并非世间万物的创造者,而只是‘六道’众生中非人道的存在,可以存在于阿修罗、地狱、畜牲、饿鬼诸道中。即是说,除了天道和人道,其他四道中都可能产生妖魔鬼怪,诸如山鬼、树神、蛇精、狐妖等等。
按佛学所说,整个物质世界,都是由地、水、火、风构成,在六道众生业力影响和推动之下形成和变化。这个,是不是比猴子进化成人更加经得起推敲?更加切合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紫苏问:“秦大哥,关于‘六道众生’,你能不能再多说几句呢?因为好多人心中还是存在着疑问。”
战士们也表示赞成,说没有听到过。
时月说,“六道众生”只是佛学对于生命的说法。由于此前此后没有人提出更为完善的讲法,因此广为修行者所接受。
按佛学所说,“六道众生”是指天、人、阿修罗、地狱、畜牲、饿鬼。这里的“道”,大致可以理解为“处所”吧;如果更宽泛和高深一点,也可以理解为时空、维度之类。即是说,众生由于各自的能力不一致,是生活在不同的时空或维度之中的。
时月又说,关于“六道众生”的解释,也有多种说法,不完全是一样。他这里也不引经据典了,只是谈谈个人的理解,不一定正确,仅供参考:
天,指天人,即天神、神仙。
阿修罗,是类似神仙的一族,或者说半人半神,神通广大,却怀嗔恨之心,互相之间整天争斗不息,因此一生生活在痛苦当中。
地狱,指在地狱里饱受煎熬的生命,度日如年,生不如死。
畜牲,是指人类以外所有的低等生命,如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佛学认为,是六道众生的业力,共同创造了世界,推动了世界的演化和生命的延续。
所谓“业力”,简言之,是指六道众生的所作所为所形成的影响力。而物质世界是由地、水、火、风组成的。众生的业力,会影响地、水、火、风诸因素,进而影响物质世界的变迁。这样的理论,是不是已经相当符合现代科学理论了?如果我们还当它是“唯心主义”“有神论”或“迷信”,显然没有根据,也不合逻辑。
再退许多步,如果承认有神的存在,就是错误的,该接受批判么?也不是的。
时月认为,“神”只是一个称谓,按他的理解,无非就是比人更高级的一种生命体,他们智慧更高,能力更强,神通更大。
那么,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这广袤无垠的宇宙当中,只能有人,不能有“神”?神和人,不就是生命的高级与低级两种形态么?相对于原始社会茹毛饮血的野人,现代的文明人不就是‘神’?相对于我们身边的植物、动物、微生物,人类不就是“神”?同理,宇宙中其他星球如果有比人类高级的生命,他们相对于地球人,就是‘神’,对不对?所以,不能说承认宇宙中有人,就是唯物主义;承认宇宙中有其他更高级的生命,就是唯心主义。这个道理,就好像非要说你的脚才是脚,别人的脚就不是脚,动物的脚就更不是脚一样可笑,是不是?
说完,秦时月微笑地看着大家。
这时,白苏有点激动地说:“秦大哥,我听出些眉目来了!不能说只承认宇宙中有人类和畜牲就是唯物,承认有鬼神等其他生命体就是唯心。地球在浩瀚的银河系中都只是沧海一粟,在无边无际的宇宙中更只是一粒尘土,我们凭什么断定只有地球上才有生物呢?才有人这样高级的生命体呢?凭概率来推断,也应该是存在多样的生命体的。而只要外星球存在某种或某几种高级生命体,比我们更文明的生命体,那与低级的人类相比,他们显然就是‘神’了。他们的智商和寿命,肯定不是我们能够想像的,就像细菌、蚂蚁无法想像人类的强大、聪明和长寿一样。永远匍匐在地的蚂蚁们,又哪里能够知道,人类的世界是三维的?同理,普通人又哪里会想到——宇宙中会有更高级的生命体,他们的生存空间竟然是四维、五维甚至更多维的?更无法想像那种空间的形态是什么样的,那些高级生命体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能力,会是什么样的啊!”
时月说:“是啊,师姐言之有理,而且能够举一反三,以类比服人,实在难能可贵!我们再来想一想,一旦生命是连续不断的,那么,相对于以后的无数世,人生可是太短暂了,哪怕活上两百岁,也是生命长河中的可以忽略不计的瞬间而已,如大洋中的一滴水而已。所以,修行,是件一本万利的大好事;反之,不修行,甚至作恶造孽,则是一种多么鼠目寸光、因小失大的愚蠢行为。”
“秦大哥,我懂了。请原谅我的简单和无知,我愿意追随你修行!”紫苏抬起头来,目光坚定地看着秦时月。
“师弟,我也愿意,一万个愿意。”白苏也说。
时月笑笑说,好的,如果他的理解和启发,能让大家心里的疑惑少一点,亮堂一点,信心充足一点,那真是太好了。
说完,他敬了大家一杯酒,然后请白苏、紫苏一起去了室外。
出了院子,时月牵住她们的手,柔声说:“我们不是爱人,却胜似爱人。爱人有肌肤之亲,但肌肤之亲会夺人精气神,害人性命,不是好东西。我们做亲人,最亲最亲的亲人。我们做伴侣,修行路上志同道合、风雨同舟的亲密伴侣。我们做华夏忠实的子孙,中华武功的忠实传人,继往开来,壮我中华,拯救人类!”
三人满面笑容地回到室内,继续与大家欢饮,神聊。一时,室内欢声四起,温暖如春。
这一顿饭,也不知道吃了几个小时,白苏制作的两大坛米酒,被众英雄吃了个一干二净。
等大家安歇之后,时月一个人来到谷口,飞身跃上了望石。
仰望星空,疏星点点;俯眺山下,烛火隐隐。看着庙下村隐隐的烛火,他感受着谷中漫生的凉意,心里说:“这天,终要变了啊。”
他好希望明天一觉醒来,就是一个玉树琼枝粉妆玉砌的童话世界。那时,神州大地,不知道有多少人会诗兴大发,即景抒怀。而这当中,最能博得人们青睐,最能撩动人们思绪的,一定是那首震古烁今的辉煌词章——《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秦时月诵完词,心想,如此气吞万里之作,气场是比曹操的《观沧海》还要博大多啦。
《观沧海》是秦时月非常欣赏的一首中国古代的伟人诗作。
该诗从“东临竭石,以观沧海”开篇,先写身边与面前的环境——“水何澹澹,山岛耸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真是风吹草动,风助浪涌。再生发联想——“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真有吞吐日月星辰之气概。
全诗虽短,画面却很雄阔,气势也非常苍凉,表达了建功立业、有所作为的远大志向,是秦时月非常欣赏的一首伟人诗作。
但自从见到《沁园春·雪》以后,才知道什么叫“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伟人之上还有伟人。敢于傲视群雄,力压群芳者,古往今来又有几人?而《沁园春·雪》的作者做到了,其站位之高、立意之深、视野之广、胸襟之博,可谓前无古人。
跟着这样的伟人打江山干事业,一定会心悦诚服,也一定会具有很强的开创性,只是,由于秦时月已定下人生的追求和目标,所以只能错过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深深的遗憾。但他想,只要将自己认定的事做好,像历史上所有的仁人志士一样,矢志不渝、千山万水地一路行去,就一定能够到达目的地,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价值,也一定能够为祖国和人民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他突然有一种冲动,想对这个正在到来的新时代,献上自己最真诚的祝福。
他想,小礼物已经献过了,就是那两张防卫图,那一篮子金鳖,那一叠沉甸甸的《拳术指津》。至于大礼物,应该是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倾尽毕生精力,为祖国和人民作出特别的贡献吧。这样想着,他从高岩上做了一个后空翻,飞身而下,轻轻落于地面。
立定身子时,却见眼前站了一只似狗非狗的小家伙。他本能地想拉开步伐进行自卫,却见它只用三只脚立着,一只脚举在胸前,一双乌黑的眼睛灵动地望着自己。
“三脚,你是三脚!你怎么也来啦!”秦时月激动地往前跑了两步,抱住它的脑袋。
他兴奋地抬起头,正想大喊一声通知屋里的人,却见白苏、紫苏姐妹正笑盈盈地立在院门前看着他,清澈的目光,直渗入他心里。
对于秦时月一行的隐修山林,旧檀有《咏仙》诗叹曰:
人去甑山意气扬,
回观尘海雾茫茫。
仙家有洞在云上,
一路泉声草木香。
(全书完)
(https://www.addxs.com/add/54050/21082.html)
1秒记住爱嘟嘟小说:www.add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add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