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嘟嘟小说 > 大明第一臣 > 第二百二十二章 实践出真知

第二百二十二章 实践出真知


  张希孟带着罗贯中去查验苗兵数量,这事情并没有那么顺利,士兵非常排斥,他们根本不愿意接受,甚至有人鼓噪,驱逐张希孟。

  罗贯中看在眼里,都觉得气愤难平。

  “张相公,你好心好意来看他们,这些苗兵竟然不知好歹。我看用不着客气,把他们关起来,也不给粮食,饿些时候,他们就明白好歹了。”

  张希孟听着,只是摇了摇头,“传令下去,把他们的菜金加两成,让大家伙先吃好了,回头再想办法。”

  当天张希孟又叫来了刘伯温和宋濂等人,大家伙聚在一起,商议办法。

  刘伯温之前就听张希孟提过这事,因此他没有那么上头,反而十分认真地思考。。

  “张相,杨家的这些苗兵起自飞山蛮,往上数,就是两汉的五溪蛮,再往上追溯,甚至能追溯到蚩尤,也就是三苗,或者苗蛮。”

  听刘伯温说到了蚩尤,罗贯中忍不住笑了起来,“伯温先生,这又不是讲古,用得着那么复杂吗?”

  刘伯温呵呵一笑,根本不搭理罗贯中,  你的那点水平,跟几年前的老夫,  都没法比,  更遑论现在了。

  “苗兵和汉家有着千百年的隔阂,  摩擦冲突不断,互相戒备,  也是有的。若是一下子就让他们放弃戒心,亲如一家,反而是痴心妄想了。张相,  这样吧,我和景濂兄去苗兵那边瞧瞧,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张希孟笑道:“伯温先生愿意辛苦,自然是好的。但是我也不能闲着,  这事情关系到能不能从侧翼包围天完的大事情,马虎不得。我记得纳哈出,还有别不华,  他们都跟苗兵有过往来,  对了,还有阿鲁灰,秃坚,  咱们一起动手,  多管齐下,  走访了解,打开心扉,摸清楚苗兵的心思,  只要能沟通,就赢了一大半!”

  刘伯温点头,宋濂虽然不愿意,  但勉为其难,也决定辛苦一下。

  罗贯中对此却是不以为然,  这些苗兵都投降了,他们的主将也被控制了。

  解决他们还不容易?

  给他们赏赐,愿意听话的就用,不愿意听话的就除掉,  只要手段霹雳,  足够强悍,  就不愁他们不听话。

  张希孟纯粹是没事给自己找麻烦。

  那可是好几万人,  一个一个聊,能聊到什么时候?

  根本是笑话!

  罗贯中是一肚子不解,但是他又没法干涉什么,只能忍着。

  这一次走访,一下子就持续了半个月之久。

  张希孟和大家伙早出晚归,有时候干脆就住在军营,不光是他们,就连孙炎,还有他的许多同学,都被刘伯温发动起来。

  悉数到了苗兵中间,跟大家伙同吃同住,一起聊天,询问彼此的想法,打听他们的心思……足足半个月下来,大家伙再次坐在一起,脸上既有疲惫,也有释然。

  有些事情你是不仔细了解,就没法真正掌握的。

  “读书万卷,只怕不如行步万里,过去我都觉得书上看来的,才是先贤至理名言,微言大义。可如今走了这些日子下来,我倒是有些疑惑,真正的学问,怕是要用脚走出来才作数!”

  说话的正是宋濂,他最初并不怎么喜欢这个举动,只是硬着头皮去做,可是半个月走下来,宋濂真的有了颇为深刻的认识,再看苗兵,已经全然不同了。

  感触更深的还有刘伯温。

  前面张希孟就跟他说过,要行走万里,踏遍天下,才能恢复中华,再造山河。当时说的是等天下一统之后,可是很快就遇到了苗兵的问题,就让刘伯温开了大眼。

  说炎黄战蚩尤,好像有些扯得太远,跟现在的事情不挨着……可真正走下来,聊下来,大家伙有着清楚认识,这还真不是神话传说那么简单。

  蚩尤战败之后,大部分部众被黄帝兼并,融入了中原文明,但也有少数人向南迁徙……后来在尧舜年间,这些三苗部落继续起兵作乱,尧舜派兵征讨,把他们又给打败了,迫使继续南迁。

  这些事情都在夏商周三代之前,怎么看都像是上古传说,虽然史记中有记载,但总觉得不那么真实可靠。

  可了解了苗兵的情况之后,大家伙竟然觉得这可能就是真的。

  因为苗兵主要分布在西南的山区,也就是后世的湘西,贵州一带……杨完者的大本营就在湘西南的邵阳、怀化一带。

  这也是三国时候,五溪蛮的主要分布地区。

  由于这一带山岭密布,地形崎岖,耕种条件远不如平原,这也证明了发生在上古战争的结果,黄帝成了胜利者,占据了肥沃的平原地带,失败者不得不退到大山,结寨自保。

  而进入山区之后,苗兵就和中原的汉人,出现了差别,而且差别越来越大,宋濂率先道:“我跟几个苗兵聊天,说他们的头目将领,可有欺压盘剥,可有苛捐杂税……结果他们怎么说?他们说头领才不收田赋,没有盘剥!”

  罗贯中一惊,他下意识摇头:“怎么会?他们撒谎!”

  宋濂摇头,“他们没有撒谎,苗兵的确不收田赋。”

  “那,那他们的日子很好啊?”

  宋濂忍不住笑出来,苗兵怎么会过得很好,常识告诉大家伙,根本不可能。

  当他再仔细了解,就弄清楚了情况。

  “苗兵的确不收田赋,但是所有山寨青壮,都要给首领无偿服役,还要充当兵卒,上阵打仗。”

  他们是没有田赋,也没有苛捐杂税,但是却不意味着他们的负担小。

  恰恰相反,大多数苗兵自小生活在山寨里,他们要替头领无偿做事,耕种,当兵,修桥铺路,建府邸庄园……一言以蔽之,他们的处境更像是农奴,远比一般汉民过得辛苦。

  听宋濂谈到这里,刘伯温也笑了,“说起来我也发现了一事,我跟他们聊,是否有贪赃枉法,陷害无辜,有没有冤假错案?许多人竟然连什么是法都不知道!”

  还有没有法令的地方吗?

  听着都新鲜!

  事实上的确是有的,又要回到了最初,苗兵山寨分散在一个个的山岭中间,自成天地。

  他们彼此联络不多,也不听衙门的管束,就跟一个个小王国似的,怎么可能有统一的律法?

  但是要说他们就没有规矩吗?

  那也是不对的。

  这些地区自从隋唐开始,就演化出了一种组织形式,叫做“门款”,大约就是几个,几十个临近的寨子,凑在一起,公推一个款首。

  由款首负责治理这一片。

  这个所谓公推,也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自然是每个寨子的族老,头人在一起商议的。

  平时遇到了事情,由款首挑头,各个寨子的族老凑在一起,还要开会解决事情,这个会议被称作合款。

  大约就可以把寨子的联盟称作门款,解决门款内部问题的会议叫做合款,而首领则是叫做款首。

  一些大的门款,控制的人口众多,实力强大,要对外用兵,光是一个款首还不够,因此会推举出负责军事的“硬手”,还有负责行政的“行头”,祭祀神明的祭祀等等职位。

  而除了这些掌握权力的人之外,其他的人统称为田丁,也就是替首领们耕种的农奴。

  遇到了战争,还要服役打仗。

  他们完全被首领控制,一切都要听从首领的号令。

  这时候你跟他们说均分田亩,就有些好笑了。

  我们本来就没有田亩,土地都是老爷们的。老爷都是天生的贵种,别看中原王朝讲究三百年的轮回,我们可不讲究这个,首领都是世代传承的。

  比如杨完者,他的祖先能追溯到五代时候的杨再思,这都改朝换代多少次了,他们依旧高高在上。

  主宰着这一片土地的命运,哪怕杨完者死了,土地依旧是杨家的,大家伙还是给杨家当奴仆,听从杨家的号令,至于朝廷啊,衙门啊,国法啊,都是狗屁!

  大家伙聊到了这里,都豁然开朗,苗兵这事情,的确不是那么简单的。

  张希孟看到众人,除了罗贯中之外,都感触颇深的模样,脸上露出了笑容。

  “所谓对症下药,都说苗民的情况和汉民不一样,但是要我说,除去表象之后,他们的处境更加艰难!比动员汉民更容易!关键是我们要把道理讲清楚!”

  大家伙精神为之一振,“请张相指点!”

  “谈不上指点,我们过去跟老百姓讲,官吏贪墨枉法,陷害无辜,冤假错案无数……可是到了苗民这里,根本是没有统一的律法,他们的命就捏在头领的手里,生杀予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再有田亩的问题,他们不是均分不均分的问题,而是最基本的耕者有其田,他们需要明白的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块地方,还真不是杨氏一直说了算!”

  “再说清楚一点,我们需要的是改土归流,彻底解决土司的问题,用我们的官吏,去治理苗民。要让苗兵知道,他们可以得到更多,拥有自己的土地,面对冤假错案的时候,他们也有伸冤的可能。”

  “正因为压榨的更深,受到的苦难更多!他们爆发出来的反抗力量会更强!”张希孟信心满满道:“诸位,这里面的关键,就是咱们能不能讲清楚道理,能不能让苗兵觉醒!”


  (https://www.addxs.com/add/8838/697806461.html)


1秒记住爱嘟嘟小说:www.add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add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