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嘟嘟小说 > 汉魏风骨 > 第五章 世子

第五章 世子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谁不是这偌大世界的孤独旅人呢?谁还没有一个死亡的归宿呢?

  人们恐惧死亡,并非因为死亡本身,而是害怕未知。

  死后的世界,也许真的是唯物主义吧:灵与肉俱灭,就像你从未出生一样——你还有出生前的记忆吗?

  曾有个冷眼看透世界的人说,死亡啊,它不是失去了生命,而是走出了时间。

  扼腕叹息也好,长歌当哭也罢,我们终究不是神,没有时光倒流、颠覆时空的本领,不论我们再怎么悔恨叹息,再怎么痛哭流涕,我们都回不到过去。

  “如果你一直想见谁,迟早能见得到。”

  可有的人,注定会让你等上无比漫长的时光,也许下一个十年,你们就会在某个街道转角碰见,也许直到你独自走到生命尽头,那个人也不会出现。

  我又陷进无尽的深渊里了。

  或者说,我从未在高考前夜那场梦里醒来。

  在梦里,天边仍是橙红色一片,晚霞伴着夕阳,一同飞落山头。

  我看见自己提着一袋火龙果,缓缓走到那栋熟悉的教学楼下面。

  铃声一响,许多学生背着包,拥挤着下楼,我就站在那儿,痴痴等着我一直想等的人儿。

  可我终究没有等到一个人。

  蓦然回首,还是病房里那台嘀嘀作响的心电监护器。

  坠落——坠落——

  我在不停地坠落,只有孤独和恐惧裹挟全身。

  我明白,我不是没有明天,我是有太多的遗憾遗落在昨天了。

  醒不来。

  醒不来?

  猛然睁开双眼,我坐直身子,急促地呼吸着,良久才缓和。

  依旧是汉朝时的床榻,只是没了四角红帐,更没有女尸在旁。

  “醒了!醒了!”突然有人撩开帐门,一阵惊呼。

  我抬眼望去,是几个侍婢打扮的人。

  “快去禀告二公子,崔姑娘醒了。”

  我掀开被子,坐在榻沿,抬手抚额,仍觉着有些轻微的眩晕感,但伤口已经被包扎,手脚上的冻疮也都上了药。

  环顾四周,怎么看这儿也像是个将军的营帐。无意从怀中摸出一物,正是昨夜曹丕递给我擦泪的方巾,见有人上前,我下意识藏回怀中。

  侍婢们端着玄赤两色的漆盘来到榻前,站成一排,接连呈上盥洗盘、澡豆碗、漆漱杯、铜镜、严具和新衣。中有一人,执木梳上前,为我梳理黑直的长发。

  三年了,头发长得可真快啊。

  隔着朦朦胧胧的铜镜,我呆呆地望着,那个脸色苍白的女孩儿,她也隔着朦朦胧胧的铜镜,呆呆地望着我。

  原来这个世界上,有两个崔缨。

  那么,究竟镜中人是我,还是镜外人是我呢?

  “姑娘,额前还疼否?昨日医官说了,并未伤及要害,只需静养多日,自会痊愈的。”

  我缄默不语,对着铜镜,抬手轻抚伤口。

  “此处乃二公子的寝帐,昨日公子将姑娘送来,嘱托我等要好生照顾姑娘,公子在主帐议事,一夜未归呢。”

  “会留疤么?”我突然问道。

  “这……”

  梳发侍婢正要拿盘中缨带为我束发,闻言一怔,与旁众相觑。

  那缨带乃是丝绢所制,甚是好看,我先手将其拾过,胡乱绑了个现代的低马尾发型。

  “多谢诸位姊姊。我……不喜欢被人伺候,你们把东西放着,便出去罢。”

  侍婢们相顾无言,把东西放在案几上便出了帐。我起身洗漱,换上了整洁的新衣。

  那是一套素青色的曲裾深衣,显然是贵族女子服饰——长长的衣摆和宽广的袖口让以往穿惯了短褐的我,一时不太适应。

  一闭上眼,仿佛昨日的噩梦就能重现。

  幸好,都过去了。

  不管怎么样,从今天开始,我都要彻底摆脱从前那种煎熬的苦日子了。想到这,我微微扬了扬嘴角。

  我开始仔细观察四周陈设,身体还有些虚弱,但仍好奇地凑前,仿佛在欣赏着一件件稀世珍宝。

  对于刚从地狱里活过来的崔缨来说,这里的一切,都是无比新奇,无比有趣的。

  帐内连枝灯数盏,炉盆火烧正旺,屏风叠叠,案几上书简累累,我拾起看了几眼,见是班固的《白虎通义》,便放回了原处。

  角落里摆挂着各式各样的武器,有长戟、长戈、长弓、长剑和环首长刀。架上挂着一副玄甲,寒气逼人,轻抚甲面铁片,脑中瞬间浮现昨日乘马的画面来,仍有些后怕。

  汉代军营玄赤两色的鱼鳞甲最为常见,他曹丕这一身玄甲,倒委实稀罕。

  款款行至旁侧挂起的一块白布前,我仰头细览。

  这是一张精制的青冀幽三州地形图,河间国、渤海国、清河国、平原郡等郡国都可寻见。

  南皮地处渤海国,城北密林处有个红圈,沿着漳河南下,便是清河郡。

  看来,我很快就能回家了。

  “你果然识字。”帐门口传来一声笑。

  回身看去,只见曹丕一身便服,正提着食盒上前,顿时有些紧张,于是我低下头,后退数步,局促地将双手摆在身后,不知如何安放。

  “冀州不日将平,你看那偌大的幽州,亦将是我们曹家的囊中之物,袁氏兄弟,又算得了什么呢。”曹丕得意洋洋地站在白布前,野心勃勃。

  “呵,先平定三郡乌丸叛乱再说吧……”我撇撇嘴,小声嘀咕道。

  “什么?”曹丕仿佛听到了什么。

  我摇摇头,仍旧颔首低眉,不敢看他的眼睛。

  曹丕凑上前,怪笑着问道:“唇色苍白至此,竟如此怕生吗?”

  我不知哪来的勇气,眼不眨心不跳,只挑眉反问他:

  “我为什么要怕你?”

  那是一双如夜空般深邃而望不见底的眼眸,像紫钻石一样锐利,也像星海一样神秘。

  眼睛是心灵之窗,可我猜不出,他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确实不怕,你昨儿个可是敢挥刀砍人呢。”曹丕轻笑着,在食案前坐下,打开食盒,里头正是飘香四溢的肉汤和胡饼。

  “饿了吧,快坐下来,我给你带了些吃的。”

  我愣愣地坐下,并不敢动筷。

  流浪多年,九年不识肉滋味;圈禁月余,两日未进水米。此时此刻,我最需要的,并非什么绫罗绸缎,也不是金钱地位,而是一盅热乎乎的肉汤,一碗多馅的胡饼,仅此而已。

  鼻子一酸,我瞬间就哭了。

  我明白,这一切都是崔琰侄女的名号带给我的,若没有这层身份,我什么都不是。

  于是我抽噎着说道:

  “丕世子,谢谢,谢谢你……”

  “先莫要急着感动,你倒是说说,谢我什么?”

  “多谢丕世子救命之恩。”

  曹丕怀疑自己听错了,却面露欢笑:“你刚刚……叫我什么?”

  曹丕这时还不能唤世子吗?他是曹操继承人的第一选择,难道此时还并非公论?

  我赶紧改称道:“曹将军,多谢你昨日救我。”

  曹丕环抱双臂,保持微笑:“我可不是什么将军,他们都叫我二公子,若论辈分,你唤我阿兄也行。”

  “不敢。”我面露怯色。

  “有何不可?我家中也有几个姊妹,与你年纪相仿的。”

  不晓得此刻的曹丕,为何与昨夜相差颇大,我只好拂袖拭干眼泪,起身恭敬再拜:

  “缨自幼被人掳走,流落荆襄,没入奴籍,颠沛数年,方凭旧时记忆,寻回故里,不虞遭袁氏劫掠,强作人殉,幸得遇公子,才捡回性命,请公子受我一拜,救命之恩,崔缨今生今世都将铭记于心!”

  曹丕暗自低语“我要你终生感激有何用”,继而将我从席上扶起。

  “不必多礼,快起来吧。只要姑娘身份无虚,以后我便是你结义兄长,甚于胞亲。”

  他将筷子放到我手心,补充道:“姑娘且请安心留在营里,我已将你之事告知家父,不消几日,姑娘便可同乡人团聚。”

  我点点头,彻底放下戒心,满是感激地看着他,看了半晌,眼都看呆了,几乎忘记饥饿。

  我在发呆走神,曹丕却以为我盯着他看。于是他莞尔笑道:“还看?再看,吃的可都要凉了。”

  我回过神来,收回神态,默默啃食漆盘上的胡饼。

  看我快吃完时,他突然问道:“你说你叫‘崔缨’?可是‘鸟鸣嘤嘤’的‘嘤’?”

  没来由借用一句《诗经》里的话,想必是想试探我的学识。

  我咬下一口胡饼,眨巴眼,思量片刻,目光落在曹丕案几的竹简残片上。

  “公子稍等,我这便写给你看。”

  于是我口中叼着半张胡饼,跪坐在案前,开始磨墨。曹丕双臂环抱,饶有兴致地在一旁看着。

  我信手抓来案上的竹片,飞快提笔,蘸墨在竹片正面写下“崔缨”二字,多年未曾用笔,手抖的不行,但我仍诚挚地递在曹丕面前。

  “我名崔缨,不是袁莺,也不是曹莺,乃班定远‘投笔请缨’之缨’。”

  看罢曹丕迷惑的表情,我这才发觉,自己仓促下竟写成了行楷,还是简体字!

  我立即换了另一竹片,正襟危坐,一笔一画地写出繁体隶书的“崔缨”。

  没想到,曹丕竟颇为惊异,直接伸手夺过两块竹简,观摩起我写的字。

  “好——好一个班定远投笔!未曾料想,你不过小小年纪,搦翰竟如此熟练,真难得也!姑娘自谓流离数年,自荆襄北上,果真无谬乎?”

  我坚定地摇摇头。

  “姑娘此字,足以自证身份也。”

  我微微一笑。

  在古代,只有贵族阶层的女子,才有条件习礼教而通文墨。

  二十多年现代教育,打破了我与他们这些贵族的阶级隔膜。

  曹丕兴奋地来回走动:“我这就把竹片给父亲看去,他素来喜爱书艺,见此四字,定然会十分欢喜!”

  还没等我反应过来,曹丕已经带着两块竹片出了营帐。

  但愿此次逞能,不要给我惹来祸事才好。

  我暗想着,漫步来到营帐门口,撩开门帘。

  天气晴明,映入眼帘的,是林立的营帐、气势赳赳的巡逻兵、寒气逼人的金柝与铁衣。

  遥遥传来营中兵士们的歌声,我听得不是很真切,什么“艾而张罗”,什么“雀以高飞奈雀何”。

  迈出帐门,走下木阶,俯身从泥地里拈起一株绿植,放在阳光下,细细把玩。好在已是初春,伸手接取阳光,已有淡淡的暖意,我情不自禁地闭上了眼,悠悠然,享受起这份劫后重生的喜悦。

  生逢乱世,命运多舛,儿女情长注定会被湮灭,我即将重拾我这个世界的身份,可面对一个注定会被赐死的结局,我又该何去何从?我到底能否扭转自己的命运?

  或许,这场荒诞的历史大戏,才刚刚开始。

  曹操并没有如我预想的一般即刻召见我。

  他只是在曹丕帐旁给我安了一处偏帐。

  我那时也并未琢磨透,他为何没有立即遣送我回清河县?难道是怀疑身份有假?那倒也符合他素来猜忌的性格。

  在军营里备受照顾,身体恢复得很快。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曹丕发现了我与寻常女子的不同,聊起简单的文学历史,以及军阀割据的往事,竟毫不费力。而我也将他当作了可信赖之人,把六年为婢、三年流亡的经历一五一十地同他讲起。

  天气逐渐转暖,曹操以攻克南皮斩杀袁谭为由,圈地围猎,设宴庆功。他亲率将领,骑射于田林之间。

  那日清晨,春风微微,帐外尚有些许寒意,除随行将领外,所有人都伏跪于地,鼓乐高响,一队人马威风凛凛、纵声言笑。

  我在后头悄悄探出个头来,远远望去,但见领军之人——身材中等,高约七尺,短须浓眉,眼神凌厉,威武之气萦绕于身。而曹丕与几个青年男子,执弓陪同在其旁,无不神采奕奕。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此言诚不我欺!

  亲眼目睹一代枭雄策马出猎,我一时间,既有按捺不住的激动与喜悦,更有说不清的紧张与畏惧,最后都只能深藏于心。

  曾听曹丕谈起,曹军进攻南皮城那日,袁谭亲自迎战,从日出对峙到日中,士卒多有伤亡。曹操久攻不下,正要延缓进攻,参司空军事的曹纯力劝猛攻。于是曹操亲登高台,执桴擂鼓,三军为之一振,遂一举攻克南皮。

  曹军破城如此迅速,大抵袁府家仆们也未曾想到罢,这才有曹丕进来掠除袁谭家眷,碰巧救了我的性命。

  看来清河崔氏,是注定要和曹家人结下不解之缘了。

  曹操恣意行猎,一日而获六十三头兽,傍晚采烈而归,于马上欢舞,众人皆高呼“万岁”。

  我对这等场面早有过心理准备,只在袖里紧捏着那块方巾,躲在偏帐角落偷看了几眼。见曹操领着众将进大帐开宴去了,便要离去,却听到辕门口传来一声呼唤。

  只见曹丕穿着便衣,同三个青年男子牵马走来,满是欢愉之色。

  都是些生疏俊朗的面孔,曹植会不会也在其中?

  我低头隐在曹丕身后,不敢言语。

  一个壮有姿貌、和曹丕一般年纪的青年,声大如雷:“这小女娃是?”

  曹丕笑着将我牵出:“诸位兄弟,这便是我与你们说的崔公女侄。来,崔妹妹,见过几位兄长——”

  置身几个高个男青年中,我才发觉自己竟如此矮小。

  可恶,要不是多年营养不良,才不至于如此呢!

  曹丕指着当中一名叉腰的甲衣男子说道:“这是文烈哥哥,于军中领虎豹骑宿卫。”

  文烈是谁?曹洪还是曹仁?还是夏侯什么?我一时凌乱地站着。

  曹丕又指向一名书生打扮的青年:“这是季重哥哥,去年在鄄城应纳贤召而来,才学广博,无所不通。”

  他眉目清秀,单手靠背,冲我微微颔首致礼。

  这个熟!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里的吴质,大魏文人吴季重嘛,确实是“吴所不通”!

  最后曹丕指着先前说话的男子,他身材最高,抱臂站立,傲气十足。

  “这是子丹哥哥,也是虎豹骑将领。”

  曹子丹,抗蜀大将军曹真,这个也熟,是曹丕死党来着。

  虎豹骑乃曹操出名的精锐队伍,两个即戎虎豹骑的曹氏宗亲,竟都与曹丕交情不错。

  我暗忖片刻,旋即大大方方地依次行礼。他们见我小小个子竟如此认真作揖,未免有几分滑稽,于是皆捧腹大笑。

  笑什么笑,你们当真以为,你们面前站着的这个小孩儿,只有十三四岁么?

  曹丕将缰绳与马皆交付于饮马人手中,见我目不转睛地盯着从马上取下的长弓与箭矢,便笑着单手撑起弓弩,挥手吆喝道:“崔妹妹,林里有数不清的飞禽走兽,可惜你未曾同往,一睹为快。时辰还早着,此刻尚未尽兴,走,与我们一道往校场射箭去。”

  “我先入席,代诸位尝尝今日宴中美酒醇否,祝各位玩得尽兴!”唤文烈的将军笑着舒展着胳膊,朝后挥手,大踏步离去。

  “文烈兄!伯仁随军驻城,连你也要舍了我们,独自享受美酒歌舞吗!好不念往日情分!”曹丕抚掌,指手嗔怪道。

  “嗨!他哪是馋着喝酒,分明是前日六博弹棋皆输与你,好不容易今日猎场上捡回点面子,跟咱端起架子来了呢!”曹真哈哈笑道。

  “走走走!下回叫上伯仁,咱兄弟几个,猎得上等野味,挑了更好的舞姬,去城里凉馆设宴,偏不叫他了!”

  “对!说得好!”

  “哈哈哈!”

  三人勾肩搭背,往校场方向走去。

  我迈着小碎步,紧跟其后。

  伯仁?伯仁是谁?

  总在人们口中被杀的那个伯仁吗?

  到了校场,曹丕与曹真并排站着,比试了一番箭术,还互相不服,比试完箭术还想比试武术。

  他们就像两个未满十八岁的孩子一样,玩得不亦乐乎,笑得前俯后仰。

  此时的曹丕,有些颠覆前世我对他的刻板印象,倒真与之前那位成熟稳重的执剑公子迥异。

  看样子,他真的如史书上所写的一样,特别喜欢游猎。

  我满是期待地望着曹丕,他停下射靶,转过身来,抿嘴微笑:“崔妹妹,来,试试这弓。”

  一旁的曹真大笑:“丕弟,教她学射?那可是一石弓,怕是这女娃都不及弓高哩。”

  “那我便手把手教她开弓。”

  曹丕说到做到,他蹲在我身侧,举起长弓,将自己的右手搭在我的右手上,教我牵扯着细直的长弦。

  这时,曹丕右手大拇指上用以勾弦的玉扳指便显得十分耀眼。

  我虽囫囵读过《芄兰篇》,却不知扳指在古代又名“韘”,已婚少年戴上,便示成年。

  又是一次那么近距离地接触,我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不知不觉便红了耳根。

  春风吹开我额间碎发,他的呼吸也拂过我耳梢。恍若置身梦境,我有些迷迷糊糊,神志不清。

  这异样的心思令我慌乱不已,遂全身发颤,转头看向全神贯注的他,却不见其眼中有一丝杂念。

  想起他的救命之恩,还有抱着我在风尘扬天的大道上骑马的画面,我不禁心下一动。

  曹丕的声音很好听,清脆有力,他手把手地教着我开弓拉弦的技巧,教我摆正手臂姿势,教我瞄准靶心的要领。

  这些其实早在二十一世纪,我就自己在射箭馆学会了。然而他态度诚挚,显然是将我当作自家姊妹了。

  “嘿!看不出来,这小孩儿力气还蛮大的!”

  曹真见我首次拉弦,竟也能开个三分之二的弓,惊奇道。

  那可不,这么多年的粗活,怎么会白干呢?

  依汉制,一石约为六十斤,十来岁的人一次拉个四十斤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子丹,我早跟你说过,不可小瞧了她的,”曹丕笑着抽出一支羽箭,递给我,“来,试着射一次。”

  前世在射箭馆玩过不少次,平时也爱玩射击类电子游戏,自然应有些箭术功底在身。那弓倒是寻常的猎弓,不甚重也不甚轻,我娴熟地拈箭上弦,对准靶心,正想着给他们露两手,便想当然地放手一射,结果却大跌眼镜——箭未到木靶,就已经跌落于地了。

  拙劣的表演引得他们一阵狂笑,我颇不服气,自顾自继续习射。

  三人却开始在一旁闲叙起来。

  “南皮一战,告捷在即,周遭仍有不少残寇部曲。司空怕是还要留在此地,等待熙尚两兄弟的动静。”吴质说道。

  “哎,河北初定,司空既领州牧,尚有诸多整顿之事!”曹真用力拉弓,一箭中靶,“此时说收军回邺,还为时甚早!”

  “你们不知,昨日,家父已允了我独自回邺。”曹丕得意地笑了。

  “噢?哈哈,可是为了办你那桩婚事?”曹真兴奋不已,“那可不能少了我跟文烈兄啊!准备什么时候出发?”

  婚事?我惊愕得停住了手。

  是啊,历史上的曹丕,不就是在曹军攻破邺城时私纳了袁熙之妻的吗?——那个色衰爱弛,无端被赐死文昭甄皇后!

  我不由得打了个寒噤。

  甄氏之死顿时让我想起曹丕刻薄寡恩的本性。

  曹丕的本性提醒着我曹丕登基称帝以后曹植遭遇的打击。

  历史上,她并未曾留有名字,“宓”字不过借用了神话中洛水宓妃之名。什么与小叔子暗通款曲的甄宓,全然是中唐以后小说家们的附会之谈。

  大约迎合了俗众最爱听的才子佳人的故事吧,人们又怎么愿意接受,那样一个乱世丽人,无缘无故就被她的夫君赐死了呢。恰巧此时,偏他们老曹家出了个千载难有的天才诗人,偏他以爱情题材为表象写了篇惊绝后世的《洛神赋》。

  于是乎,什么假托洛神寄寓对君主思慕,什么悼念亡妻,什么香草美人譬喻理想也无人在乎了。

  流言蜚语重若泰山,压在古人身上更是比棺材板还重。

  文人尊严不容污蔑,文昭甄皇后若确是个贤妻良母,也该受人怜惜而非诽谤。

  褪去宓妃光环的甄氏,有着良好的品德,依旧可以在历史书页上光彩熠熠。

  听闻曹操大军就是在去年八月攻下邺城的,正娶非私纳,想必这次得胜回邺,曹丕是要给她一个正式的名号了。

  “一定一定!我正要请诸位亲朋与我一同返邺呢!”曹丕笑着抱拳,满面红光。

  能娶到中山甄氏贵女,他一定很高兴吧。

  曹丕不仅娶了甄氏,后面还会有聪慧多谋的郭女王入住东宫,称帝后更是有薛灵芸等一众妃嫔。我这二十一世纪来的女青年,确实不可能会和他有情感上的纠葛。

  可之前那心下一动的感觉到底是什么呢?我胡乱拉弓发泄了一通,随即冷静下来细细思考问题,做出了判断:

  我对他确实没有非分之想。

  受了那么多年的苦,突然被真心善待,难免会满怀感激,更何况是三国时期,史书上重笔留名的魏文帝呢?

  在认识曹植之前,我也曾对他的诗赋文动心。

  相处以来,曹丕就像个兄长一样陪着我,多少也满足了我童年渴望有亲兄长照拂的愿望了吧。

  这样看来,我最想和曹丕讲的一句话,应该是:

  谢谢你。

  欠人情不是欠感情,救命之恩,将来我一定会还给他,却不可以报恩为由纠缠困扰他。

  我很惊诧,自己那么快就想通了,到底还是做个明白人更舒服。

  于是我莞尔一笑,继续上弦玩弄弓箭。

  接连着射了好几次皆未中的,我有些烦躁泄气,究竟是经年未练,致使箭术生疏,还是当下年龄尚小、体力不济?

  曹丕鼓励了几句,让我自个玩会儿,便拉着曹真吴质他们进大帐赴宴去了。我自觉无趣,便抓了两支箭,扛起那张马弓,在军营里四处转悠,最后坐在一堆圆木上,眺望天边云霞。

  夜幕将临,寒风骤起。

  前世的我,素喜历史上善使弓箭的武将,从西汉的飞将军李广,到隋唐的王伯当,再到水浒里的花荣,他们无不是英姿飒爽、箭术高超。于是上大学后,自己隔三岔五便去市里的射箭馆训练玩耍,几年下来,也算掌握了一些基础本领。

  如今,亲自体验了汉末这个战争年代,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无论男女,确实都该学些武艺防身。

  想到这,我抽箭开弓,对着辕门上一根细柱放箭。辕门距约五六十步,这次出乎意料,箭镞深深扎进了那根细柱,我激动地跳将而起。

  我在心里大叫:哈哈!看吧!我并非实力不济,一定是刚刚太多旁人在侧,难以凝聚心神呢。

  我有些得意忘形,笑嘻嘻地跷起腿,伸了个懒腰。忽而听得头顶一声尖厉的叫声。

  抬头,但见穹顶茫茫,一只苍鹰盘旋于空。

  原本我也只是不以为意,谁料那只苍鹰竟不停悲鸣,愈飞愈低,最后竟落在了辕门之上。

  我暗自大喜,心跳加速,手心发痒——不能放过!这可是难得的活靶子!

  于是我精神抖擞,小心翼翼地拔起第二支箭上弦,瞄准那只苍鹰。

  正要射时,那鹰似乎瞥了我一眼,咻咻间振翅高飞,越过我头顶。

  我艰难举弓,不断调整方向。

  它孤独地飞翔了许久,终于收起双翼,匍匐在正帐帐顶。

  鹰唳声,声声悲怆,令人动容,好似一妇人的哭诉之音。

  此刻我满脑子都是这个练手的活靶子,哪里想得起自己张弓对准的方向。

  额间冒出不少细汗,我用尽浑身力气,紧扣住弦,再次对准那只苍鹰,一咬牙,便松了手中的羽箭。

  箭矢如飞,苍鹰应声中箭,恰巧被射中短喉,从帐顶跌落下来。

  可我万万没想到,正是那一刻,大帐门帘被掀开,走出一众人来。

  我登时吓白了脸,被我射杀之鹰竟不偏不倚,掉在曹操面前!

  我瞬间想起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毙鹰事件”!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在我身上,我呆呆地站在原地,不知所措,长弓从我手中跌落也未察觉。

  对上曹操那犀利的目光后,我心乱如麻,恍若被火焚身。

  却见一旁的曹丕,他努力给我使眼色,我这才回过神来,“扑通”一声伏跪于地。


  (https://www.addxs.com/add/33076/21218.html)


1秒记住爱嘟嘟小说:www.add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addxs.com